第467章 瘋狂進步的黎明前夕(上)(第2/3頁)

大明律嚴苛,貪汙和受賄的數額雖然比起洪武年標線高了不少,但也絕不能超過職級俸祿的兩倍。

超過了就是人頭落地。

剝皮實草倒是沒了。

標線是高了,但大明也不是洪武年的大明啊,福建巨富之省,往來金錢之巨堪稱海量,一億兩億的已經不算是什麽不敢想象的天文數字了。

這也就導致因為觸犯國法而被砍頭的官員數量飆升。

“別把什麽責任都推到下面人的身上,你們布政使司和按察使司沒有履行好監管職責、領導職責、警醒職責,是要負有領導責任的。”

許不忌前面罵的兇,到這裏也是高高擡起輕輕落下:“所以今年的吏察,福建一省四品以上的主官,全部評劣。”

這一下,福建所有官員的臉色都苦不堪言,甚者更是險些委屈的哭出來。

吏部吏察,優良次劣四個等級。

評優最好,一年內會安排晉升,良就算是過關,三年內基本都會有晉升的機會。

次那就完了,不僅取消晉升的機會,下一年如果還是次或者劣的話,直接黜落滾回家種地。

評劣就意味仕途到頂,第二年如果不能評優抵消,哪怕是良也沒用,這輩子都不會考慮提拔了,而一旦後續仕途中,有哪怕一次次級或者劣級評價,就直接罷官開除。

嚴苛的吏察加上都察院開始著手推行的巡查制度,也讓大明眼下的各省官場開始出現了一些風言風語。

“以前是民不聊生,現在是官不聊生。”

但對這種消極的不滿,許不忌向來都是不屑一顧,在吏部開會的時候更是直接給各省清吏司主官如此說。

“他們只要不願意幹都可以辭官啊。”

但實際上的情況卻是,這些官一邊罵著,一邊更加努力的投入進工作之中。

在大明,只要能當官,哪怕再怎麽不好當都有人打破腦袋的想幹。

官本位幾千年的國家,做官永遠比做民好。

哪怕這個官每天要吃草擠奶,那都是最體面的職務。

福建的官員灰溜溜下了匯報台,緊跟著就是其余各省的主官,朱允炆則坐在台下一直靜靜的聽著,很少發表自己的意見。

國家的一切到今天都已經步入正軌了,發展、建設、監督和規範化都在這條正軌之上,用不到他事無巨細的時刻提防跑偏。

內閣幾人,個個也都是能臣賢相,大明這盤棋,這幾個人完全有能力把控的住。

審議各省成績匯報的大會連著持續了兩天才算結束,各省基本都被許不忌罵過,有的罵的輕一點,有的就罵的狠一點。

但罵歸罵,到底是自己家的孩子,打完了棍子總還是要給一塊甜棗吃的。

夏元吉代表內閣,在大會上向朱允炆這位皇帝提出了一個呈請。

“二次加俸!”

有鑒於大明今日的發展加之實物稅的取消,現行的建文元年頒行的官員職級俸祿顯然是有些不合時宜了,所以希望可以加俸。

這件事早在大會召開之前,內閣已經跟朱允炆匯報過,所以後者倒也不意外,等夏元吉講清楚各品軼新定的俸祿之後,很痛快的就批了下來。

仍舊是九品十八級,不過鑒於眼下大明新的署衙較多,定級不明確的情況,也在這一次加俸的呈請中一並明確了出來。

“正一品品軼,三殿大學士、總參謀長、五軍府五名左都督、工商大臣、翰林院首席院士兼院正、科學院首席院士兼院正共十二人,領年俸八千兩。

從一品品軼,大學士銜、副總參謀長、五軍府五名右都督、工商副大臣、禦前司總管共十人,領年俸七千兩。

正二品品軼,各部尚書、都察院左都禦史、大理寺卿、總參謀府左參謀長、五軍府五名左都指揮僉事、大明銀行總行行長、翰林院副、科學院副、工商聯明確職級的執事,領年俸五千兩。

從二品品軼,各部左侍郎、都察院右都禦史、大理寺副官、總參謀府右參謀長、五軍府五名右都指揮僉事、大明銀行總行副行長、工商聯明確職級的執事,領年俸四千五百兩。

正三品品軼,地方官員和中央直屬機構官員,領年俸四千兩。

從三品品軼,領年俸三千五百兩。

正四品品軼,領年俸三千兩。

從四品品軼,領年俸兩千五百兩。

正五品品軼,領年俸兩千兩。

從五品品軼,領年俸一千七百兩。

正六品品軼,領年俸一千四百兩。

從六品品軼,領年俸一千一百兩。

正七品品軼,領年俸八百兩。

從七品品軼,領年俸五百兩。

正八品品軼,領年俸三百兩。

從八品品軼,領年俸二百五十兩。

正九品品軼,領年俸二百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