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5章 歡迎你,蒸汽!(二)(第2/2頁)

朱福看向曾文濟,然後又轉頭看向郭萬三。

倆人也是一頭霧水的轉頭看向四周一大圈圍觀的人,得出了一個結論,那就是大家夥都沒有聽懂。

你這巴拉巴拉一大堆,誰知道啥意思。

又是氣壓又是動力的。

還說什麽指數轉化關系,我但凡能聽懂一個字,也不至於能當上這個左布政使。

好在對此莫成早有準備,他攤開一副圖紙,喚過了眾人,指點道。

“這上面我標了號,甲1就是鍋爐,甲2就是氣缸,而乙1則是活塞口,由活塞杆連接。

鍋爐將熱力在氣缸內轉化,達到一定壓強後,推動活塞上升,繼而是活塞杆連接的另一端處的丙1壓錘下降擠壓開乙2活塞口下降,而等到氣缸內的蒸汽回冷凝成真空,氣壓帶動乙1回落,而乙1回落會帶動活塞杆提動丙1的壓錘上升。在這個環節咱們聯通手搖水泵的原理,就可以使機械力替代人力,實現不間斷的抽水過程。”

各位有了解物理史的看到這一定知道莫成口中的蒸汽機是哪一款了。

就是十八世紀初的紐科門蒸汽機,這種蒸汽機原始、簡單但是有一點,就是耗煤。

直到大家耳熟能詳的瓦特在四十年後改良了蒸汽機,蒸汽時代才算全面到來。

但這確實是歷史上第一代正式引用到人民工作中的蒸汽設備。

這種道具需要攻克的難關並不多,主要在於兩點。

沒有數控機床和電腦的時代,匠人要用純手工的方式打造精密的氣缸,還有就是沒硫化橡膠的年代做活塞口。

後世活塞多是鋁合金或者更高級的盤根(膨脹石墨線經編制而成)。

至於搞懂氣壓與熱力之間的函數關系等理論知識,還是那句話,這是一點點實踐出來的。

今天燒三斤煤發現熱力不夠,那就燒十斤。

密封不夠好,熱點不高,換更精密的熔爐。

漢代九鍛鋼都能打到三、四百度的高溫,宋代木炭煉鋼能達到一千度。

這點難度對中國的匠戶來說,幾次試驗就解決了。

真正難得,是精密的氣缸和塞口。

純手工打造一個精密氣缸和配套的模具,工部用了很多年,而制造一個活塞口,在這個沒有橡膠樹的年代,好懸沒憋死工部蒸汽司上下幾千號人。

雖然即使有橡膠,沒有硫化技術還不如不用呢。

動物的腸衣、魚膠、樹膠還有鋼鐵那是挨個嘗試。

早幾年工部為了造大炮,天南海北找稀有礦實驗,從漠庭挖出過黑不溜秋的形似魚鱗的物件,取名魚鱗墨。

其實就是鱗片石墨。

至於將鱗片石墨轉化為膨脹石墨中所需的硫酸、硝酸、雙氧水等一系列的化學處理手段中所需物質,除了雙氧水的提取經過長期不懈的努力之外,其他兩樣早在唐代方士給皇帝煉丹的過程中就發現了。

包括雙氧水也不叫雙氧水,準確來說,它已經被莫成命名為藍鞏。

取自色泛微藍。

包括硫酸、硝酸也不叫現代這種學名,這裏用上是為了方便認知,不然全部用自命名,可能會有種跳脫感。

這一大段內在的專業內容,任由莫成唾沫橫飛,大家夥還是一頭霧水,只有參與粵商大樓建造的一群給排水匠人師傅聽得雙眼明亮。

“好!”

這難以自持的盛贊聲在寂靜的會場響起,把大家夥都嚇了一跳。

人群被擠開,幾名廣東當地的工匠圍攏到莫成身邊,看著圖紙兩眼放光起來:“一旦這種辦法可行,別說實現地底排水,地底也能供水也能實現啊,我們只需要在一個引水渠的附近造一個類似的水泵,裝上抽水和供水雙向連接器,完全可以實現閥門一開,水自然湧出噴水頭。”

有了知音,莫成就更加開心了,當場就拿著圖紙跟幾人暢談起合作的可行性來,倒是把包括曾文濟在內的一群人全部冷落在了一旁。

可能連他們自己都想不到這一天有多麽重要。

一項完全陌生稚嫩的,但擁有無盡偉力的神奇技術即將問世,它會改變大明,更會改變整個世界。

無數人因它而受益,也會有無數人因它而死亡。

不管怎麽說。

歡迎你,蒸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