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3章 明印協定和皇明天朝體系(六)(第2/2頁)

皇明體系中,所有與盟國或地區不再存在貿易壁壘,各國之間的貿易行為屬於友好通商,不可征收關稅或商業交易稅。

皇明制定統一時間,以皇明皇帝朱允炆誕年為皇明元年,各與盟國歷法、年號自簽署之日起全部廢除,改用新歷,以皇帝朱允炆壽誕之日的十一月初五為皇明國慶日。

皇明制定統一制式戶籍文牒,具體格式為‘皇明——大明——南直隸鳳陽府——朱允炆——皇明元年十一月初五生於應天府南京城’。

除此余下各國之間細節問題,由各國君王之間共同協商擬定,嚴禁皇明體系中各國出現軍事沖突等行為,一經發現,即視為自動退出皇明體系,乃定叛國罪!”

都不用往下去看涉及方方面面的具體條款,只看這一大段所謂的定憲核心,幾個國王就開始頭暈目眩起來。

這個所謂的皇明體系一旦加入,那可就真是把全國上下打了包賣給朱允炆了。

不過大家都是搞政治的,還是很敏銳的在這編排的文字中,找到了對他們最有利的一段話。

“皇明保護並承認每一個與盟國或地區王室的法理性和正統性,對與盟國國內發生的任何企圖改變國體、更換王室的行為堅決予以打擊和剿滅。”

這才是最值錢的一項條款啊。

有這條條款在,那只要皇明這個體系沒有崩散,那麽各自國內發生武力政變或造反起義等危害統治地位的行為,就不再是這些君主擔心受怕的事情了。

你敢造反,就等著迎接皇明軍的天降正義吧。

這些個國家,哪個都經歷過造反奪權,尤其是羅摩羅阇這位暹羅國王,因為他自己就是造反當得國王。

簽了這份條約,將來後代子孫,世世代代都會被固定在國王的寶座上。

大家為什麽想著當王?

除了為了自己的享受,不還是為了子孫後代能過上人上人的好日子。

這個念想,只要加入進皇明體系就可以在法理上直接得到公證和承認。

這麽一想,那其他所謂苛刻的條件也就不苛刻了。

失去外交權、軍事權、教育權有什麽大不了的,畢竟大明也失去了。

寫的很明白了,這些權力大明也要被剝奪掉,同時不再具有對其他國家的領導權,朝貢體系也宣布解散。

雖然這種操作無非是左手換右手,大明失去的權力跑到了皇明上國,還在朱允炆的手裏,班子還是那套班子,只不過是換了個機構牌匾而已。

失去了部分權力,卻換了世世代代在各自國內的安定統治,細算算,多麽劃算的一筆交易。

大家可以安心享受統治的紅利了,可以騎在各自國家幾百萬黎庶的腦袋上作威作福。

至於這個皇明上國體系的發展和一大堆繁瑣事宜怎麽處理,交給所謂皇明的皇帝,交給朱允炆來操心吧。

累死你!

“都沒有問題了吧?”

朱允炆攤開題本,拿起筆環顧四周:“沒有問題,就簽署吧。”

說罷,自己第一個在題本上鄭重的簽下自己的名字,並蓋上玉璽大印。

當玉璽落下的那一刻,意味著朱棣這位大明總參謀長、黃觀這位教育部尚書就算是徹底下崗了。

大明十部也就只剩下九部,大明上百萬邊軍兒郎也不再是大明的軍人,改頭換面,應該叫皇明國防軍。

從新歷,也沒有繁冗復雜的年號,集體以皇明年歷法為主。

新的時代開啟了。

明印協定是明朝與印度兩個國家主體之間簽署的協議,是一份具有扶持代理人性質的殖民條約,具有濃厚的海洋普遍化帝國特點。

而新建立的皇明體系,則是具有高集權性、統治性的大陸普遍化帝國,用高度集權的方式將各個國家捆綁在一起,在更高的層面成立一個新的聯邦國家,而這個國家還是一個完完全全獨裁性質的帝制國。

朱允炆為大明做好了全部的規劃,讓大明同時具備大陸化和海洋化兩種性質,並以此為日後擴張的指導政策。

等所有人簽署離開後,朱允炆才疲憊的癱靠進金椅之中,閉著雙眼喃喃細語。

“朕的大明,將會成為人類史上最強大的帝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