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5章 一省大員的富有(下)(第2/3頁)

“這個事我倒是比較理解,跟諸位同僚講一下。”

錢安平笑道:“在成都城外有一個李家村,這個村在退耕之後,沒有說全村入城討活生計,做了什麽呢。

他們全村集資,就在他們村址的地方搞了一個大型的釀酒坊,就是前段時間特別火爆的那款劍南春。

正巧趕上了酒價暴漲,賺了不少錢。

這下可好,其他的退耕戶一看釀酒可以賺錢,就紛紛一擁而上,大搞釀酒業,導致咱們成都的酒水價格先高而後低。”

四川主抓商業的主官這時候聽明白了,便緊隨其後地說道。

“錢知府這話的意思是,成都眼下物價高漲的原因,是因為百姓們只消耗而不生產,只要生產達到,那麽物價自然就會降下來。”

“沒錯。”

錢安平點頭,而後又道:“還有一點,那就是百姓原本都是農民,他們沒有文化只懂種地,即使退了耕,手裏攥了錢,卻也不知道該怎麽去利用。

時下成都,所有的物價都在漲,為什麽沒人去做?

就是因為缺乏帶頭者,百姓喜盲從之勢,看人家釀了酒賺錢,就都去釀酒,卻沒人去看到,現在培植果樹也能賺錢、養殖雞鴨也能賺錢、學門手藝,做個糕點坊、成衣坊,這些都能賺到錢。

如此一來,可不就致使物價飛漲了嗎。

陛下留有聖言著書,寫過,百姓之愚昧非真愚昧,而因其缺少接受失敗的勇氣和承受失敗後對生活帶來風險的能力。

所以百姓往往喜歡看別人先賺到錢,才會去一擁而上的做同樣的事,少部分膽子大的做了第一個,陛下諭此群體或個體為‘第一個吃螃蟹者’,就發了財。

成都府、四川布政使司,是四川的政事機構,在座諸位與本官、與藩台才是百姓的領導者,而絕非那些商人。

咱們既然知道了物價上漲是因為只有消耗沒有生產,那為什麽,咱們不引導百姓去生產呢?哪些物資在漲或緊缺,咱們就引導百姓去生產什麽物資,寬泛性的看待問題,針對性的解決問題。”

一堂話滿堂彩。

錢安平的看點、看法讓所有人都對其刮目相看,連鄺奕和也頻頻點頭,沒曾想這錢安平現在搞經濟的水平也不低。

“但要是,不賺錢怎麽辦?”

有人膽小提出了質疑:“百姓家私有限,倘使從事了某項生產,但其生產過程中存在了風險,導致產出不合人意、不合市場,從而使得無法售賣,豈不是連生活都難以維系了嗎?”

“由衙門出面采買或給予補貼政策,鼓勵民間自營業發展,推動退耕戶迅速轉產。”

錢安平拋出了一個重磅炸彈:“或者,由衙門出專項資金,咱們來從事生產,只要咱們賺到了錢,百姓觀之,必蜂擁而至,家庭作坊也好,類似李家村那般的集群作坊也罷,都要讓百姓有門生計可做。

另外,之前工部派了專員組成的自貢鹽井督辦司,這幾個月來一直大量募集人手在清障自貢鹽井周遭的外在困難,眼下進展迅速,想必今年擴產之事就會提上日程,鹽的問題咱們不操心,余下的生活物資,調料、作料包括蔥姜蒜辣等物,都可以去生產、種植。

如此一來,不消三年,四川實現自給自足,部分無有產出之物可由外省支持,但咱們多生產出來的,也可以向外省兜賣,循環往復,這物價不就下來了?

百姓各有生計收成,物價又低,實現陛下所想看到的,吃飽穿暖、食之有味、生活穩定且舒適的繁榮景象,還困難嗎?”

錢安平口中關於朱允炆的這番話,還是年關前刊登在邸報上,關於各省民生的發展和建設,朱允炆與內閣擬定後提出的幾個等級指標。

最基礎當然就是吃飽穿暖這一層。

不餓著、不凍著。

這一點最容易實現,有印度、暹羅、交趾在,大明的百姓,包括西南、西北,餓死是不會存在的,除非把嘴縫上打死不吃那沒轍。

第二層,是食之有味,穿之有衣。

鹽油醬醋、蔥姜蒜辣等調味作料的價格平民化、低廉化。

大油、大葷、大辣等具備突出特點而產生的名菜不再是專供於權貴階層的奢侈菜品,而是百姓自己都能在家烹制的美味佳肴。

穿之有衣,就是百姓能夠根據不同的季節、不同的天氣、甚至是不同的場合,穿自己想穿的衣服,款式不同、材質不同。不能再出現雲南、陜甘等地一家幾口穿一件衣服,誰出門,其他人就在家光屁股的事情。

這一層次實現的,暫時只有泉州、杭州等寥寥幾個府。

第三層,生活穩定且舒適。

簡單介紹兩個字‘小康’。

低生活成本,舒適的物質生活環境,百姓脫離原始的耕種體系,通過其他生產方式獲取錢財,購買生活所需的一應物質,不僅能實現第二點,還能每年有所結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