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9章 大明巨變(三)(第2/2頁)

這馬大軍的隊伍還沒南征實現一統呢。

四川因為是試點省,也是這次朝廷給優惠政策、力度最大的省。

朱允炆和內閣是下定了決心,這次盡全力,實現將四川一半的自耕農轉型,而如何實現,就在於朱允炆交代的第六、第七件事上。

四川的自耕農在退耕後,可以從國家獲得一筆高昂的補貼銀,相當於都成了拆遷戶。

而拿到錢之後,這些百姓可以從事其他領域的生產行為,可以搞手工作坊、搞果蔬種植,若是那種踏踏實實過日子的,也可以把錢存起來,自己去擴產後的鹽井當工人。

要是再有些本事,養殖大熊貓也算是一賺錢的營生。

這小東西楚王好細腰,連朱允炆這個皇帝都在宮苑裏養著,南京達官顯貴、王公將相家裏養的不在少數,一只從四川買來的,怎麽都得幾千兩銀子。

至於朱允炆交代的第三、第四、第五件事,就是開始為糧食的消耗找辦法了。

釀酒、養殖是耗糧大戶,而興辦學堂,提供一日三餐,就是大量制造脫產群體,並使這一群體得到優質的教育,將來可以成為新大明社會中的中流砥柱。

這些事林林總總下來,嚴震直為朱允炆算了一筆賬,朝廷要儲備一千五百萬石左右的糧食用來應急,這讓夏元吉的臉色稍稍好看了不少。

能少燒一些了。

對印度糧的處置,朱允炆的態讀很明確。

那就是留給應對大明國內轉型時需求的消耗,能消耗多少,就保留多少,多出來的才會全部燒毀。

直到大明國內可以完全消耗後,才會停止這一在夏元吉眼中極奢敗家的行為。

這些議項在交代下去後,很快中樞各部就紛紛拿出了具體的施政計劃,報至內閣獲批,然後,便是一支百人隊伍,浩浩蕩蕩的離京趕赴四川。

一場關切到大明這個老大帝國徹底轉型的國家變革,就此拉開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