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0章 拆分皇商(下)(第2/2頁)

朱允炆不置可否的輕笑一聲:“民間的富戶、礦場主如果真的想要造反,背靠著成片成片的礦山,難道就生產不出刀劍甲胄了?

就連大炮,民間都有會造的,在火器局沒有攻克延時引爆技術之前,你真以為朝廷的軍工技術跟地方有什麽懸殊差距嗎?

放不放開的,不過是掩耳盜鈴罷了,地方行省不倒行逆施,陜西和山西兩省的礦場主富甲一方,腦子有坑才會冒著誅三族的風險生產軍備,培練私軍。

既然如此,不如由國庫出錢,走地方購買軍備,省了一大筆的運輸開銷,順道也能鼓勵他們生產出高質量的甲胄兵器。”

朱允炆這是拿這個時空的鐵匠作坊當軍火公司了。

朝廷下軍備訂單,地方生產供應,省去一環走南京往大西北的運輸費,還能刺激民間的經濟發展。

見朱棣還想再勸,朱允炆已經有些聽不進去的不耐煩,直接揮手道。

“不說這事,聊聊西北選將的事情。

朕意讓高煦為將,四叔的意思呢?”

朱棣結舌,而後搖頭謙拒道:“高煦年幼,恐難承大任。”

燕王一系已經過於耀眼了,朱高熾是禮部尚書,明眼人都知道這是閑職熬資歷的,下一步鐵定入閣。

二兒子朱高煦又是漠庭三部之一的都護,在擇為征西北的元帥,將來一旦滅了東察合台,論功行賞,妥妥又是一個一等武勛。

樹大招風,委實不是什麽好事。

仗還沒打,朱棣已經開始擔心朱高煦立得功勞太大,好似滅國拓土,倒是成了一件輕而易舉的事情了。

“關鍵是,國朝名將凋零啊。”

朱允炆陡然嘆了口氣:“西南一系出來的將領都只適合在西南那裏,成建制、大規模的奔襲戰,能指揮的無非就是那麽寥寥幾人,盛將軍罹難,平安要鎮守遼東。

西平侯宋晟的歲數太大,不適合奔波萬裏,含山侯楊文的能力,又差了三分。

朕思來想去,數天下名將,唯四叔一人了。”

“既如此,不如讓六弟去?”

思忖再三,朱棣提出了一個人選的建議:“老六早年也參與過三次北伐,後來平貴州、克南蠻,定兩廣,論指揮能力,絕不在臣之下。”

楚王朱楨?

朱允炆微微一怔,他倒是真把這個六叔給忘卻了。

太祖的早幾個兒子,個頂個是英豪,倒是難為一個乞丐出身的太祖,能教育出那麽多名將。

“可。”

頷首,朱允炆應了朱棣的提請:“既然四叔保薦,那就讓六叔掛帥,高煦為副吧。”

見皇帝主意已定,說什麽都要讓朱高煦參與進來,朱棣也不好再多勸阻,替自己的兒子謝了恩。

“就這般,四叔回府草擬軍令吧,朕這邊加印,讓六叔自京營擢將選軍,早日北上吧。”

“是,臣告退。”

抱拳躬身,朱棣轉身快步離開乾清宮。

可以預見,燕王同志今晚又睡不好覺了。

除了找朱楨聊一下行軍的事情,朱老四還得給自己的兒子寫一封囑咐的信。

既為人父,也為人臣。

這個度,可不好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