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6章 無題(第2/2頁)

見幾人臉上的神情,朱允炆有些訕訕,突然覺得自己是不是有些虛偽了。

遂輕咳一聲正經道:“此番南巡,朕有感國家歲入之盛,加之海外大量的現銀湧入,錢這方面,朝廷算是底氣十足。

所以,朕打算取消民間的實物抵稅,一並取消除糧稅、商稅以外的所有苛捐雜稅。”

幾人都大吃一驚。

“這……這……”

夏元吉幾次張嘴,都不知道該說什麽。

洪武年,民間課稅種類繁多,鹽課、鐵課、絹課、茶課算是主類。

余下的,百姓一戶多子者應出一丁服徭役,無法服勞者要繳丁口稅。

百姓擅離生產,去打獵、采藥、私紡換取錢財的,被抓住也要繳一筆稅。

除了這些以外,各省地方還有根據不同的生產設置不同的課稅,而現在皇帝腦子一抽,要砍個幹凈?

這不是一筆小數目啊。

但夏元吉轉而想想,這又是實打實的利民仁政。

國家眼下又不是窮的入不敷出,讓利於民的大好事將來史書上記一筆。

他們這群建文朝的官員也算臉上有光不是。

“民間申辦自營的鐵礦、布紡和茶園,無須再按照生產的數量按比例繳納課稅。

朝廷只征收他們實際銷售出去的營收額的比例商稅。

同理,他們再繳納的商稅一律繳納現銀,或銀行的等價票券。

實物稅廢止。”

大明的官倉這些年都快蓄滿了,再收下去,戶部庫倉度支主事招再多都點不過來。

萬一趕上失火,全成青煙飛灰。

“廢止實物抵稅也並無不可。”

想通之後,夏元吉倒也幹脆,第一個表態支持:“眼下朝廷不缺錢,這項政策已經不適合眼下的國情。

因時制宜,停就停了吧而終止一切的雜課,也是為民的仁政,臣無異議。”

抓財政的夏元吉一開口支持,其他幾人都不知道該怎麽勸攔。

停吧,國家財政又少一塊,對明年五年計劃的考核不利。

但不停吧,就是攔阻仁政,對名聲不利。

怎麽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