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3章 泉州(下)(第2/2頁)

朱允炆提出了第一個要求,日本和阿拉伯的摻股入資,讓朱允炆心情很不爽。

這讓他有種國家的錢進入外國人口袋裏的感覺。

“其次,你早前提過的,隨著貿易順差的擴大化,勢必會沖擊到我大明民間的經濟體系,使得銅錢與白銀的匯兌體系崩潰。這一點,你要想辦法。

最後,朕覺得眼下我大明的商人一直在追求資產的數量擴張化,而不是鼓勵技術的質量化。

產出能力一直在原地踏步,只是一味的雇傭人手,招募更多的勞動力,這不還是在原地打轉轉嗎?”

面對朱允炆提出的這三點要求,格裏安奇的臉龐一陣抽搐。

大明的皇帝,好難伺候啊。

“限制非本土資本流入可以依靠律法來解決,或者出台注冊許可限制。”

格裏安奇思忖片刻後才開口:“貴國有著嚴明的商業授權條例,未經批準的商業行為是禁止的,這一點略作補充即可,比如一個商會中的非本土資本一旦占比達到多少,就無法進行注冊。

如果注冊後的資本引入,地方的商業管理部門可以進行年審,審查違反條例的話,就將商業許可注銷掉。

至於第二點也好處理,通過貿易獲得的現銀,亦或者南洋、日本這些國家的商人來到大明之後進行采購。

達到一定數額的大宗交易,禁止直接使用全數現銀與當地商會進行財貨交割,可以將這筆交易中的現銀按比例存入當地的銀行,持銀行等價的票券使用即可。

即現銀加票券的支付方式來完成大宗商品交易。

只要銀行的信用體系不崩潰,完全可以承受下來,還能增加中央的儲備銀。”

格裏安奇的回答讓朱允炆頻頻點頭,而後便急迫地問道:“那第三點呢,該如何引導?”

資本的積極性是擴張和進步,朱允炆只知道歐羅巴就是在資本主義大興後,科技水平得到了迅猛的躍升,而眼下的大明,資本已經開始彰顯其兇猛性,論財富,整個歐羅巴綁在一起也不見得就比大明富有。

沒道理生產力一直原地踏步啊。

“有前兩點就不能有第三點,這是相互沖突的。”

格裏安奇無奈的一攤手:“偉大的皇帝陛下,您要求的第三點想要實現,就必須鼓勵和支持資本繼續強盛下去,這根您想要打壓資本的初衷恰恰南轅北轍。”

這個回答是朱允炆始料未及的,他怔住了。

“為何?”

“偉大的皇帝,您不覺得,您的帝國人力有些過於膨脹了嗎?”

格裏安奇用他那一貫的誇張的肢體語言表達自己內心想法:“上帝啊,一個擁有七千萬人口的強大帝國,就好比一個垂垂老矣的婦人,能夠走動已經殊為不易了,還如何健步而飛呢?”

生產力不進步,跟人口有個毛線關系!

朱允炆聽得有些糊塗,好在他脾氣好,知道不恥下問。

“你就別賣關子了,抓緊說。”

“直白點解釋,就是勞動力過於廉價導致的不思進取。”

格裏安奇說了一個朱允炆從來沒有注意到的點:“既然勞動力本身的價值並不高,以資本的特性,他們當然會去追求資產的數量擴張化,而不是把重心轉移到技術的質量化。

這就是為什麽您會發現,擁有著上億財富的皇商總會,那麽多的大財主們拿著這些錢去吃喝玩樂,而不是投入到技術研究中去。

皇商總會的財富來源,其實就是在吃政策的紅利或者說,是在吃他們腦袋上那個金字招牌的紅利,並不是他們本身有多少本事。”

廉價的勞動力,限制了資本的進取性,放大了資本的貪婪性。

這個回答還真讓朱允炆有種耳目一新的感覺。

而眼下皇商那群宗親的表現,可不就恰恰是如這格裏安奇說的那般無二嗎?

“雙喜,今天接下來的安排都取消掉,派人去那海灣酒樓買些好菜回來,朕今天到要好好請教一番。”

忽必烈都能對綠教徒禮賢下士,召來給自己蓋皇宮,當朝堂大臣,朱允炆有什麽好端的架子。

“您的開明使我受寵若驚,您的光輝比肩上帝,作為您卑微的仆人,可不敢當請教二字。”

“別客氣,飲茶。”

朱允炆手一擺。

“今天由你來給朕好好上一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