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3章 發行銅票(下)(第2/2頁)

對這一點,朱允炆就無可奈何了。

他終究是人不是神,他無法斬斷人心中的貪念,更喚不醒人心中的良知和道德。

“無論到什麽時候,承擔風險和吃虧的永遠還是最基層的百姓們。”

為國家計,銀行必須成立,銅票必須發行。

為百姓計,那就重農抑商,堅持金銀為本。

“興,百姓苦;亡,百姓苦。”

百姓何其難啊。

雖然心裏惆悵不已,但朱允炆還是繼續大力的推行了這項政策,並為取得的成果而歡欣鼓舞。

僅開辦當天,南京一城便兌出了總價兩百一十萬兩的銅票,而這些銅票又全部被存入了銀行內。

且無一例外都是五年的長期儲蓄。

比起儲蓄來,貸出去的可就多了不少。

價值高達一千八百萬兩官錠或等銀大額票劵被南京城裏的商人瓜分!

而他們的選擇,卻全部都是一年短期或兩年期,沒有一個是五年長期貸款。

賺錢要趁早。

毫無疑問,這是一場對於商人們來言的屬於財富的狂歡。

“朕怎麽感覺,三個億都發少了呢。”

朱允炆突然覺得,掌控巨額財富帶來的快感,並不比權力要淡薄多少。

畢竟掌控權力就要承擔責任,而掌控財富,卻可以恣意的享受。

“三個億不少了。”

郭資拿著手裏一摞貸款的名單,嘆了口氣:“一千八百萬兩貸出去,收回來的將不僅僅是數千萬兩銀子,也可能會有無數顆滴血的人頭。”

經商沒有全賺的,賭桌之上,有贏就有輸。

“他們也知道賭輸的下場,但他們還是做了,不是嗎?”

朱允炆冷笑一聲:“這就是商人,眼下的大明遍地都是黃金,他們想要錢去山西開煤,去漠庭搞羊紡織。去泉州出海,這些哪個不需要大資金的投入。”

這些貸款將成為商人脖子上的繩索,逼著他們去前進和賺錢,也逼著他們充滿擴張的思想。

在這種壓力和思想下,他們就會鼓勵一切能為他們帶來財富的行為。

無論是血腥的對外擴張,還是殘殺剝削國外那些不在大明律法保護下的外國蠻夷。

雙手染滿別人的血,總是要比染滿自家人的血更好。

無關乎道德和良知,這是貪婪和為了活得更好。

或者,商人本質上就是書中所講的那般,是一只每個毛孔都在滴灑鮮血的猛獸。

但不管如何,隨著銅票和有價票劵的推行,大明即將成為一片熱土,一片供資本萌芽的熱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