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3章 要做好改革的先鋒官(下)(第2/3頁)

“你倒也不用光說這些錦繡好話,政策本身不存在好與壞,良政如果執行的不好或者地方曲解,矯枉過正的執行,良政一樣會變成苛政。

就如你方才所言,這地方上有的省府為了完成計劃指標,伐木毀林就為了增加田畝數,導致大量的水土流失,也破壞了祖宗們為咱們這些後人留下的寶貴風景遺產,等將來,難不成咱們給後代子孫留下一個光禿禿的天下嗎?

這就是矯枉過正的表現,你能看到這一點,沒有跟風的去做這種事情,而是另辟蹊徑,朕是很開心的。”

王雨森先是謙虛了幾句,而後苦笑道:“陛下洞若觀火,這天下的事無有能瞞陛下聖察之事,臣亦不敢隱瞞,集資開坊,為了興辦布業大搞男女同工,臣這也是實屬無奈之舉了。”

眼下這個節骨眼,成績就是政績,而論成績,又是廣東獨占鰲頭,一騎當先。

大家都是做官的,誰看著不眼紅,不急啊。

朱允炆倒也理解王雨森這種心理,因為他就親眼目睹和參與過那個‘一切以GDP為綱’的時代。

要說那個過程中最令朱允炆糟心的,便是矯枉過正後產生的一個病態現象。

“房地產就是GDP!”

像這種情況,那就是人力無法幹預,甚至宏觀調控都已經無法扭轉的一種社會變革導向。

不僅我國,便是任何一個國家,當他開始逐漸富裕,走向發達的時候,都會出現一波房價暴漲的現象。

近在咫尺的那個島國和棒子,就出現過幾年房價暴漲幾十倍的現象。

至於那些拿同時期歐美房價漲幅來進行比較的行為,就屬於純粹的耍流氓。

因為人家發達的早,房價早在幾十年前就已經完成暴漲的過渡期了。

眼下的大明,房地產這個概念還沒有,相應的市場和產業倒是有個雛形,當然遠遠沒有達到起步發展的階段罷了。

大明也沒有資格說發達國家,充其量只能算是一個貧困國正在往發展中國家進步的過程而已,想實現奔小康都不現實。

這麽一個國家不會出現以GDP為綱的現象,但也不可避免的出現了相似的矯枉過正的現象。

“以完成五年計劃為綱。”

這就是眼下大明最大的問題。

大明的官,被逼的實在沒有辦法了,開始絞盡腦汁,層出不窮的幺蛾子比他這個皇帝還要更甚。

所以古人未必見得多聰明,也未必見得多笨。

平常心來看待,也就跟現代人水平差不多,只是沒有被逼到沒轍罷了。

一個古代的官扔到現代,很快他就會進步成長為一名有能力的官員,而一名現代的官員扔到古代,要不了三年絕對腐敗墮落。

原因很簡單:壓力的巨大差距。

現在一個五年計劃,算是讓古代這群習慣了憊懶懈怠的官員嘗到了一絲絲現代的為官壓力。

在這個壓力下,他們便開始勇於打破自己的固有思想了。

什麽冒天下之大不韙的事他們都敢做,而且一個賽一個膽子大。

罵聲算個屁啊,非議又算什麽玩意,能有官帽子重要?

“布坊的事,你可以大膽去做,但是朕和內閣不會給你支持,懂嗎?”

王雨森心中頓時狂喜,知道自己此番對答算是順利過關,當下喜上眉梢,站起身謝恩。

“你好好做,也算給天下人樹個榜樣,你做好了,朕也好讓內閣明文地方,停止伐木毀林的行為。”

搞經濟,不一定非要用傳統的置換方法,不是一定要犧牲才能獲得。

改革,最重要的就是要放開思想。

等蘇州搞好了,內閣就有底氣在進一步,把地方逼到不得不尋求大變革的死胡同裏!

“另外,朕給你透個底。”

朱允炆說道:“朝廷正在南天竺用兵,擄了一批勞工,其中女子的數量大約能有十來萬,不日就會在閩浙登陸,朕已經批了手諭,全部充入江南織造局,所以即使你不搞集資辦坊,江南織造局也會擴產。”

王雨森傻了眼,十來萬的勞工?

這江南織造局擴產之後,他的蘇州布坊還搞個屁啊。

“怎麽?怕了?”

朱允炆呵呵一笑,鼓勵道:“所以你才要更加用心,像你那個擴產蘇繡的想法朕就覺得很不錯,江南織造局擴產一般絹布,你們蘇州府就可以主做高端市場嘛,蘇繡的價格無妨降低一些,細水長流,反而會掙得更多。”

當然,還有一些事朱允炆沒有告訴王雨森。

那便是這十來萬的南天竺女人並不會全數充入江南織造局的。

帶著朱允炆手諭的禦前司宦官已經南下,任務就是進行一番遴選。

歲數年輕的姑娘會被篩選出來,送到北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