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4章 心學?心學!(第2/3頁)

這孩子隨他爹,是個鷹派啊。

朱允炆亦是頷首,天下的事非左即右,沒有對錯高下之分,不能只招錄一種性格的學生,這楊稷雖說蠻橫了些,倒也沒有什麽過錯的地方。

尤其是最後那句,國家計劃常態化、深入化甚合朱允炆的心意,一五結束有二五、三五,國家沒有計劃,地方官就會怠政、懶政,到時候與國也不見得就是什麽好事。

看了一圈下來,應試者寥寥十幾人,但仍然讓朱允炆大為興奮。

這裏面有如朱文奎這般從大局觀上來看的,也有站在於謙角度,評劣潑冷水,強調在搞硬指標的同時軟化施政手段的,也有如楊稷這種脾氣粗蠻,看出其中優勢,力求掃除阻力,一步到位的。

都是一群妖孽之才,大明將來的社稷棟梁啊。

做完這第一題,緊跟著便是第二道沐英平雲南事。

雖說是軍陣之事,但比起第一題來可是簡單了不少,這些孩子尤其是出身中樞權貴世家的,耳濡目染之下做起此題來可謂是得心應手。

大明洪武朝就這麽幾件大事,平素裏家裏有個宴請,家大人在一起喝酒聊天自然會提及,然後說各自的觀點看法,這些孩子天天聽,怎麽也都記住了。

“雲南雖偏陲之地,然內連川貴,外接諸國,接壤交趾,是大明西南之屏障兼糧倉所在,雲南穩則西南穩,西南穩則我大明可放手精力攻略漠庭、遼東,擴邊海疆,輻射朝鮮、東瀛、海域諸國。

是以,黔寧王平雲南一戰,雖為統一之舉,實不遜開疆辟土之功。”

“今朝榜首有了。”

朱允炆看得大為感觸,對楊士奇小聲道:“於謙,好一個於謙,浙江出個神童哇。”

什麽是文武全才,這就是文武全才!

提筆能治國,上馬能安邦。

可為將者,眼裏只有一場戰爭的得失,而能看到一場戰爭更深層次的影響,才是帥才。

打雲南前後死了好幾萬將士,定西南前後更是死了十余萬,才換來一個年稅不足一百萬石的貧瘠大省,狹隘者無法理解,但眼界開闊的人卻能看出雲南的重要性。

別的不說,就說這短短幾年西南那些國家,一個交趾,就給大明的朝廷貢獻了多少。

十幾萬將士的死亡,換回了大明整個朝廷的穩步前行,換來了數之不盡的財富和糧食。

香燃盡,雙喜敲了一聲鈴。

收卷的時候到了。

幾百個學生開始有序的起身交卷,然後向著朱允炆站立的位置躬身行禮,默不作聲的魚貫離開。

他們做完了他們的事,接下來就該是輪到朱允炆這個主考官來決定他的命運了,是各回各家,還是從此鯉魚躍龍門,進入這湖畔學堂。

只有寥寥幾人沒有惴惴不安,反而是一臉的泰然,仿若勝券在握。

“有能力,有心氣。”

對於這種孩子,朱允炆倒不覺得有什麽不對的地方,不謙虛算哪門子罪過。

自信的人,才有能力做更大的事。

難得這群孩子還保持著這份銳氣,不像老市儈那些官僚,一肚子男盜女娼的德行,一嘴的虛偽。

“這堆試卷可是不少,諸卿隨朕,開始吧。”

回到首座,朱允炆示意三人從自己這裏分走一部分,而後便開始提筆進行閱卷朱批。

他看得快,因為這兩題沒有一個固定的答案,但是都有各自固定的核心點,只要能看出核心思想,緊扣住的,哪怕文采很差,都是大白話也算過。

同理,文章寫得錦繡如畫,跑了題一樣不行。

朱允炆批卷的速度很快,過就是圈,不過直接打叉。

兩百多份試卷,四個人批,一人不過也才五六十份而已,不到一個時辰的功夫,朱允炆這邊的一堆就全數結束,只有兩個孩子通過。

一個是楊稷,還有一個便是一名叫做王與準的孩子。

他的祖父是王綱,做過洪武朝的兵部郎中、廣東左參政,後坐罪貶至雲南戍邊而死,自此家道中落。

他的文章之所以讓朱允炆圈過,是因為裏面有這麽一句。

“知難行易,非行而不踐知。”

這句話可謂是說道朱允炆的心坎裏了,朝堂之上總有一群酸腐儒生覺得五年計劃這種新的政策是不是過於超前,朱允炆很是反感,這群人就會整天空談,說什麽步伐太大會扯著蛋,不實行怎麽知道結果?

感覺很難做的事,就怯懦的停下腳步不敢嘗試,咋不覺得吃飯累嘴呢?那是因為人都吃過飯,知道累不到嘴。

不去先試著推行做一下,怎麽踐行之前的感覺呢?

知行合一,才能見真知,這才是心學的偉大所在啊。

嗯?

知行合一,心學!

王與準,王陽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