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1章 帶不動的舊官僚(第3/3頁)

按照他的想法,皇帝應該說一些陽春白雪之類的話,曲高和寡,站在雲端上表態要如何雲雲,然後他誇皇帝一句高屋建瓴,愛民如子,大家起身拍拍屁股就走,這不完事了嗎。

現在倒好,皇帝是真接地氣啊。

這話裏話外的意思,怎麽我們這些當官的,反倒要調頭給黔首百姓服務了?

他們不種地他們吃啥!

哪怕心裏一萬個不理解,面上陳紹還是趕緊表態:“請陛下放心,臣都謹記於心,立刻進行相應的部署,一定會發揮百姓的力量,力爭五年計劃的全面功成。”

“這讀聖賢書做的官,太飄了。”

朱允炆心裏嘆了口氣,他一眼就能看出陳紹的神情有多空洞,因為那一抹一閃而過的不以為意,他記憶中見到的次數太多了。

古代的書生不接地氣,讀著諸如“古之欲明明德於天下者,先治其國;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之類的話,出仕當官,他們跟基層完全就沒有什麽交集。

一個最簡單的道理,一個國家如果只有一個人,那個人就是皇帝。

但是這個皇帝去領導誰呢。

他連條狗都領導不了的時候,還頂著皇帝這個詞是不是就過於可笑了?

皇帝如此,官員亦然。

社會是一個金字塔,塔尖之所以是塔尖,是因為有塔底的存在,等到塔底崩塌的時候,原先這個塔的中層群體就成了塔底,在然後層層崩塌,最後塔尖就成了塔底。

穩固統治的方法,在古人的眼裏就是玩了命的壓制、恫嚇,來讓塔底老實本分,他們好舒舒服服的剝削和壓榨,絲毫不關心塔底在松動和崩塌。

最好的辦法是擴大塔底啊。

塔底越寬,越堅固,這些活在塔底上層的建築才穩定,沒有地基,何來的高屋!

“朕累了,回宮吧。”

對陳紹大失所望,朱允炆起身就走,內閣五人便緊緊跟上,這番動靜可是把陳紹嚇得一身冷汗,小心翼翼的在後面問他的浙江老鄉嚴震直。

“閣老,是不是下官剛才有哪裏失言的地方。”

嚴震直皺眉瞪了他一眼:“你最好安心辦好眼下的差事,一五計劃要是南直隸出了幺蛾子,我活剮了你。”

回到寬大的駕輅之內,朱允炆換了身衣服,沖五人嘆道:“朕很失望,這些官員動不動就說什麽聆聖訓,讓朕這個君父來教誨他們,現在可好,朕說了他們又不聽,聽又聽不懂,懂了也未必去做,做了將來又怕做錯,何其難也。”

車廂內,頓時一片啞然失笑。

皇帝一直在苦心的教他們如何穩固這個國家的基本盤,使得這個國家走向強大繁榮,但很顯然,有的時候即使是皇帝親自為他們鋪好青雲路,他們也不知道怎麽爬上這個台階。

難怪皇帝心心念念要辦教育了。

不辦教育,不學習,仍舊是這種固有思維的人來充任官員,那麽這個國家就勢必會幾千年來一直原地打轉。

皇帝是方向的指引者和領導者,但推動這個國家進步,卻是無數如陳紹般的中低層官員,他們身處這個國家的每一個角落,各自領導著地方的百姓,他們不懂怎麽辦事,光靠皇帝一個人拽,又能把這個國家拽多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