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8章 大明第一個五年計劃(中)(第3/4頁)

兵部的話,募兵工作跟總參對接一下,一百萬的常備軍我大明眼下也用不到那麽多,一萬精兵比十萬雜兵遊勇更有戰鬥力,總數控制在八十萬之內吧。北平留十萬,盯著河北和遼東就成。

朵甘都司那邊盯著東察合台汗國,西北也是我大明下一步的主戰場,留個十萬左右也就夠用了。

閩浙水師二十萬、京營三十萬、雲南放十萬,整好夠數。

其他的地方有軍衛所,警備防戍,剿個匪而已,足堪使用。

禮部怎麽沒有相應的計劃呢,禮部就負責主抓一下宗教這一塊吧。

佛、道、清真都得查,朕知道,地方上寺廟、道觀啥的都有自己的善田,這些田不用交稅,就這還哭窮,說什麽種出來的糧食不夠吃,都餓的沒力氣給佛祖金身擦灰了。

既然沒力氣擦,那就別擦了,把他們都強行還俗,開荒種地去吧。”

謹身殿中頓時一陣好笑之聲,眼下之大明,誰能跑的掉稅收二字?

連幾千年不納糧的官僚階級都被打落塵埃之中,這些和尚老道的,還指望靠著裝神弄鬼來充世外高人?

倒是夏元吉眼前一亮,他剛才還在頭疼這些田畝、丁口的數量怎麽才能達標,現在朱允炆一句話給他指了一條明路,對啊,大明眼下全國各地都有佛道兩教的善田,全給他們丈量清點一遍,不又多了不少嗎?

“很多大的寺廟、道觀都烏泱泱幾千號人,這些人不是我大明的子民嗎?”

朱允炆一挑眉,便是一股子殺氣露出:“朕的兒郎在前線出生入死,他們在後方坐享其成,安心於盛世之中,到處化緣,到處請求布施。他們對這個國家的幫助有哪些?

就讀讀經書、騙騙達官顯貴,偶爾出兩三個膽大的,再來騙騙朕?

這些宗教生根發芽數千年,也享了數千年的福,這數千年來,佛祖沒保佑過咱們的國家和民族,歷朝歷代君王敕封、祭祀的神啊仙啊的也沒有保佑過咱們的國家和民族,都這樣了還想著不交稅、不辦實事。

想得美!

國家不需要這些亂七八糟的教派。

大明的百姓只能有一個信仰。

那就是為了民族之崛起而奮鬥終身!

“刑部的工作計劃要加加擔子,一萬冊大明律太少,印五萬冊,不用組織多次數而粗略的全國巡講,五年組織五次即可,但要下沉到足夠的基層,起碼每個縣都要在縣城進行一次宣講。而後每個縣招募一名胥吏作為普法宣傳員,由當地縣衙代為領導,工作的職責,就是往當地的鄉村進行律法的宣講。

商務部的工作不用如此苛責,如今沿海的往來船運商貿增多,東南海外諸國包括東瀛的大名都有身影足跡出現,商品流速快,現銀使用率高,鹽糧布絹的物價波動是很大的,五年之內漲幅不超過一成即可,百五的話,調控的過於嚴格。

國有資源部這一塊,官營鐵廠的產鐵進行小幅度下降,控制在一千五百萬斤左右,但民營鐵廠的產鐵要達到兩千萬斤以上,超過洪武二十八年的水平,多地增設官辦鐵市,提供百姓產鐵後的銷售便利,實在是民間吃不下的,由朝廷出面采買。

教育部方面,五年之內要建造超過八十所童學和少學,上述十五省,起碼要各有兩所。”

朱允炆把自己的要求全數說完,楊士奇這邊就埋頭苦記,等到楊士奇擡頭看向朱允炆時,後者已經頷首:“就這些吧,內閣有沒有問題?”

我敢說有嗎?

楊士奇肅容拱手:“請陛下放心,內閣沒有問題,五年之內,一定全面完成陛下聖諭指示,死不辜恩。”

“那就署名吧。”

將新的五年計劃謄抄與一章皓白的宣紙之上,朱允炆加了自己的大印後,備上了毛筆。

內閣四人,十部尚書和大理寺卿、左都禦史都紛紛上前鄭重的簽下自己的名字。

“從今天開始,郁閣老分管戶部、商務部、稅務部和國有資源部,這四個部門但凡有兩個沒有完成指標的,兩部尚書撤職,郁閣老並罪撤職!

嚴卿分管工部、吏部、禮部、兵部,同郁閣老一樣,但凡有半數未能達標的,朕就撤嚴閣老的職。

解卿分管三法司和教育部,半數不能達標,朕就撤了解卿的職。”

被點名的三人都有些愣神,為啥他們都有具體的對接工作,就楊士奇沒事?

三人疑惑的目光瞥向後者,後者已經施施然笑了起來:“十二個中樞部門,如果超過半數不能達標,臣自請解散內閣,戴罪歸鄉。”

五年計劃是考定內閣的唯一標準,達成了花團錦簇,達不成,滾回家種地去吧。

“將這份計劃裱起來。”

朱允炆道:“掛到奉天殿門外的匾額之下,讓朝廷的群臣每個月都能看一次,心裏有點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