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6章 改革朝堂和一五計劃(下)(第2/3頁)

選一個好的主官,才能讓他們內閣省心,不然搞得一塌糊塗,五年期滿,他們才是真的連哭都沒有眼淚。

新的部門、新的堂官、新的政治紅利。

朱高熾和景清二人便都明白,這楊士奇看來是惦記上這幾個位置了。

思忖片刻,才由朱高熾先開口。

“商務部的話,由現任淮鹽轉運使的錢旭充任尚書如何?”

“不行,錢旭不過是一個地方正四品的轉運使,沒有在中樞統管大局的經驗,焉能直擢正二品。”

連考慮都沒有,楊士奇就斷然拒絕道:“戶部左侍郎祁著如何?”

朱高熾就皺起了眉頭,提出了反對意見:“閣老莫不知,這祁著性格憊懶,在戶部這幾年一直是不求有功、但求無過的狀態,讓他來擔綱一部尚書,豈不閑散的緊。”

不僅朱高熾不同意,郁新和嚴震直也明確表態反對。

五年計劃當頭,選材當然得選有能力的,誰有能力誰上,不然到時候反要連累他們這些內閣閣臣。

“不如,右侍郎郭資?”

一直對接戶部工作的郁新提出了一個人選,這話一說,連著楊士奇和朱高熾都下意識看向他。

郭資可是個有能耐的人,洪武十八年的進士,短短十年內一路青雲直上,自戶部北平司員外郎官至北平左布政使,久在北平的他也因此跟時在北平的燕王朱棣交下了深厚的私人感情。

洪武二十九年,郭資被調回京,而後一直郁郁不得重用,堂堂的北平左布政使只能呆在戶部右侍郎的位置上蹉跎了七八年。

沒人願意去提拔這個跟燕王關系近便的官員,自然也沒人願意在朱允炆這個皇帝的面前提起這麽一個人。

郁新唯才是舉,也是被這份五年計劃壓得沒轍了。

“既然你們都沒有意見,那就擬定郭資吧。”

楊士奇看這幾個人都沒意見,他也不好霸道的一票否決,只好點頭。

“接下來,稅務部的尚書選誰。”

楊士奇卻是拿出了自己的看法:“現任主管稅課司的郎中李子容如何?”

由主管稅課司的主官擔任稅務部尚書,到也算是專業對口,不過幾人心中還是冷笑起來。

方才還一口回絕朱高熾的提名,說什麽正四品不能直升正二品,沒有統管全局的經驗,現在確提議讓李子容來擔綱?

誰不知道這李子容是你江西老鄉?

“國有資源部的話,工部左侍郎盧原質可以。”

說是誰有能力誰上,但如果要都有能力的話,那還是要先緊著自己人來挑。

郁新就推薦了一個浙黨出身的官員,針鋒相對的跟楊士奇打擂。

盧原質是洪武二十一年探花出身,無論是學識能力還是眼下的品軼都原比那李子容要更高。

“盧原質?”

楊士奇冷哼一聲:“此人可是與那方孝孺有故,雖然沒有在當年的求是報上大放厥詞,但終究是與罪逆有牽連之人,陛下恩容,然其德行豈配尚書之位?”

“什麽叫做與罪逆有牽連?”

郁新直接就瞪了眼,一句話懟了回去:“方孝孺一案已經蓋棺定論。皇上洞若觀火,所有方孝孺一黨之貉也盡數伏誅,既然眼下這盧原質仍可居朝堂之上,那就足以說明其清白,難不成楊閣老認為皇上有識人不明的地方嗎?”

“郁閣老!”

楊士奇的眼神陡然便冷了下來:“咱們現在是在選材,是為了陛下的五年大計,國事當前,不要動不動就給別人扣帽子。”

對於楊士奇的恫嚇,郁新是決然不怕的,直接回瞪回去:“既然楊閣老還知道陛下五年大計不能荒廢,那就應該以國事為重,盧原質久在工部,由他主管新的國有資源部恰當其位。”

兩人又對視一陣,還是楊士奇先退了一步,但仍不忘給郁新挖坑:“既然有郁閣老一力保薦,那就如此吧。”

人是你郁新保薦的,將來出了問題,你看我找不找你麻煩就完了。

接連敲定了三個人,眼下唯一剩下的便只有教育部尚書一職。

教育事關國之根本,主抓育才大事,誰也不希望放棄這個位子。

“吏部左侍郎黃子澄如何?”

朱高熾開口,便是先推了朱允炆當年的潛邸之臣出來試水。

“子澄雖飽讀詩書,但終其才能只適合讀書,不適合育才。”

第一個提出反對意見便是解縉,他當年後進翰林院,跟黃子澄就不對付,倆人之間有齟齬。

“我覺得如今翰林學政兼講讀的金幼孜就不錯。”

“金幼孜是建文二年的進士,哪裏配得上如此快的提拔。”

一聽解縉要提拔江西黨,郁新和嚴震直都紛紛開口反對。

“我倒有一個人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