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8章 君臣奏對吞並事(第2/2頁)

後者應下,不多時便引著四名年輕人走來見禮。

朱允炆便把平安手裏的題本交給他們,並讓他們相互之間進行傳閱,等看罷後便開口問道:“說說你們的想法。”

四人都沉默思忖了一陣,才陸續開口說起見解來,朱允炆便安心靜聽,直到一名名叫胡嫈的翰林侍講的回答讓朱允炆眼前一亮。

“只等這群小地主群體完全控制住朝鮮的國體和基層百姓後,就是朝鮮內附之日。”

條約是不公平的,朝鮮的百姓也是一定不會願意的。

但是他們國家當中有朝奸,而這群朝奸又全部都是掌控朝鮮十成十資源的地主豪強,這些人不反大明,他們心裏就會打鼓,不敢冒掉腦袋的風險挑頭鬧事,即便屆時偶有一些國家英雄站出來高呼‘國家興亡匹夫有責’之類的口號,也未嘗見得還有多少人敢貿然響應了。

“百姓的謹慎在於他們總是喜歡看誰快要取得勝利的時候才去支持,卻不懂只有他們支持誰誰才能取得勝利!”

胡嫈侃侃而談,說的朱允炆眼睛都亮了起來。

“所以,彼時只要告訴這群朝鮮百姓,把他們腦袋上的朝鮮兩字變成大明,所謂的條約就自然會廢棄掉,內附,不就順理成章了。”

清除掉朝鮮國內那些早年逃亡安頓的異族,留下棒子這群土著,朱允炆細細一想,確實不失為一件好事。

棒子這個民族也就是喜歡吹吹牛,有點夜郎自大的毛病,但是根腳文化畢竟上千年來都深受中原的熏陶,將來遷附起來確實也方便。

“朕記得你,你是庚辰科那一期的傳臚吧。”

朱允炆開懷一笑,沖著胡嫈勉勵道:“很好,你很不錯,朕身邊這位平大將軍說他不通政治,怕做不好朕交代的差事,既然你頗有主見,朕就任命你為我大明駐朝鮮第一位按察使,全權負責此間之事,處理一應外交領事事宜。

朕與你獨斷專行之權,待他日隨大軍入朝之後,今日你我君臣奏對之事,如何推行操持,皆賴卿一人了。”

胡嫈頓時大喜過望,伏地頓首謝恩。

作為庚辰科的二甲傳臚,庚辰科一甲三人都開始履職仕途,步步高升。

只有他胡嫈還在翰林院蹉跎,雖然也混了一個侍講的官身,但這個官身的含金量在此時的大明體制內可不比以往那般值錢了。

不抓實權只搞學問,想要平級調動根本沒戲。

而今天他能去朝鮮做一任全權特使,將來朝鮮真到內附那一天,如果朝鮮置省,他就是當仁不讓的布政使!

就算朝鮮的體量資格不足以置省,靠著這份功勛,回到南京中樞,到六部任職也是足夠了。

“一文一武,看你們倆了。”

朱允炆各自又勉勵幾句,舒心一笑:“朕也在這北地待了數月,該轉道回京了,朕在南京,等你倆的捷報。”

二人俱躬身一禮。

“請陛下放心,臣等死不辜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