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5章 優渥政策?(第3/3頁)

“能活下來多少?”

這句話讓朱棣心頭一顫。

“朕的大明要擴張,光靠我們大明的兒郎嗎?”

朱允炆看向朱棣,隨後引著後者來到這幅堪輿圖前指指劃劃:“在西南,朕建立帝國體系,聯合六個國家的軍隊操訓,打算擄掠南天竺,而在西北,東察合台和苟延殘喘的金帳汗國都等著咱們征服。

往西,還有不可一世的帖木兒汗國,如此廣袤的土地,咱們的兒郎要死掉多少才能征服?

拿這些蠻夷的命來為我大明犁得土地,我們付出的不過是銀錢罷了,這些錢在他們的手裏轉一圈,最終還是會回到咱們朝廷的國庫裏。

他們生一茬就要死一茬,都是韭菜罷了。

男丁死的多了,剩下的只有女人怎麽辦,只有嫁給鄰裏村落或同縣咱們大明人,如此一來,幾代之後,根紅苗正的異族都為我大明的擴張死的差不多了,剩下的一代代生養下去的都是咱們漢人的血脈。”

少民優渥政策?

朱允炆沒有那麽大方,他這是少民減丁政策!

這是結合了約翰牛的本土指揮+土著聯軍、滿清的‘一座喇嘛廟,勝過十萬兵’這兩個政策的精髓,朱允炆想出來的絕戶計!

十九世紀末期,約翰牛的全球布局攻略,可就是把地方土著的戰鬥力發揮到了極致,往往都是一兩千英軍裹挾著數萬的土著,為後者們武裝軍備,讓後者充當炮灰沖鋒在第一線。

約翰牛付出的,不過是懸在這些土著面前的面包和一張似乎觸手可及的‘文明世界入場券’。

“屁股決定腦袋。”

朱允炆手搭在堪輿圖上,江山土地在他的指尖劃過,“底層的草原人內遷之後,他們每天也要面臨著柴米油鹽這些生活瑣事,要吃飯和花錢。他們沒有精力去考慮這個政策更深層次的東西,他們唯一能看到的只有好處。

他們會玩命的生,然後把自己的孩子送上戰場,把閨女嫁給咱們漢人換一個後代子孫為漢姓的機會。

就算有一天有人看懂了,那又如何呢?

他們不再是部落式集中,而是星星點點的散落在每一個縣城、每一處村落,他們一戶挑頭鬧事,幾戶呼應雲集?

就好比那一家五個孩子都在軍伍之中,這種家庭會跟著抗議造反嗎?

一年百十兩銀子的收入和花花世界足以腐蝕他們所有的野心了,就算他們一家只派四個孩子去當兵,留下一個傳宗接代。

那他能保證留下的那個兒子一定也可以生很多兒子嗎?如果只有一個的話,到了歲數也是必須要服兵役的,服兵役就會有死亡的風險。”

“男丁上戰場,女兒嫁給我大明人。”

朱棣倒吸一口氣:“一旦男丁絕戶,他們前幾年從朝廷手裏拿到的獎勵,就成了閨女的嫁妝。”

人不給他們留,錢也不可能給他們留。

“他們剛內遷的時候,一定不會適應咱們的生活方式,所以當這批狼崽子長大的時候,一定會有大多數選擇從軍入伍,到時候前線‘調控’一下這些人的死亡率,既不能引起大規模的恐慌,也要保證足以激勵到很多沒有入伍的異族健兒做起從軍夢來。

仗慢慢打,地慢慢擴,人,慢慢清!”

朱允炆手掌拍在地圖上:“等到這些男丁的數量甚至都不滿萬的時候,這條政策就可以終止了,因為那個時候,咱們的民族很可能已經繁衍到萬萬之數,消化掉萬余異族連個飽嗝都不用打。

他們,也就沒有霍亂咱們血統的資格了。”

貴州搞分化自治,西南搞利益捆綁,異族搞絕戶政策。

還有什麽辦法是自己這個侄子想不出來的?

“這個政策的可行性還是很高的。”

朱棣又通盤考慮了一陣,隨後表示了贊同,告辭道:“臣這就安排這些異族的遷移護送之事。”

護送,押送還差不多。

朱允炆點點頭,目送後者離開。

這條政策到底能不能成,他心裏有八分把握,但就算出了意外,他也不怕。

各部落拆分安置,也就失去了集中反抗的能力。

一旦事態發展不對,大不了。

學一學小胡子同志。

兩手準備,萬無一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