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1章 北平和忽必烈(第2/3頁)

朱允炆嘆了口氣,鐘靈毓秀這四個字看來北平眼下是配不上了,倒是這萃龍淵不虛,畢竟養出了朱棣這條真龍不是。

他還想遷都北京呢,現在實地考察一番,如果想要遷過來,要做的工程量恐怕不小。

“卿是北平當地人?”

徐玉和一直老老實實端坐,眼神就沒敢離開自己的靴子,聽到朱允炆開口,頭又垂下三分,畢恭畢敬地回道。

“勞陛下掛心,臣是北平大興人。”

這算是老北京了吧,朱允炆細細一想,也聽不出後世那辨識度挺高的北京腔,倒是更像河北口音。

“跟朕介紹一下這北平城吧。”

朱允炆撩開車簾看向外面,除了兩側低矮的房舍之外,便是一股子難言的蕭瑟。

“是。”

作為從洪武二十八年就履職左布政使的坐地虎,徐玉和對這北平上下很是熟悉,滔滔不絕的介紹起來,包括風土地貌、丁口田畝、民族混居等各個方面都說的極其詳盡,讓朱允炆不住頷首,對他的工作態度表示滿意。

看來候駕的功課做得很充分。

“卿左布政使做了有八年吧。”

莫名其妙的一句話讓徐玉和愣住,隨後想到什麽,有些激動。難不成皇帝打算給他升官?

大明的仕途可不好走,基本上除了一開始就在中樞六部任職的可以逐步升遷,但凡地方官做到一省布政,就很難履職中樞了。

說到底,就是坑位有限。

不是朝中有人,地方布政使想高升中樞那是想都不要想得美夢。

“成績很不錯,北平不同於江南,情況復雜,卿能處理的如此之好,朕很欣慰。”

朱允炆沖徐玉和展顏一笑:“眼下漠北勘平,朕打算讓卿來挑起這幅重擔,畢竟卿久在北地,處理起來倒也熟悉。”

漠北?

徐玉和眨巴兩下眼睛,心中頓時大失所望,他還以為是去南京呢。

“陛下有命,臣自當赴湯蹈火,不負聖恩。”

不管如何,徐玉和還是第一時間大表忠心,領命謝恩。

也在這時,聖駕落蹕,來到早前元朝留下的皇宮近前。

這是朱允炆落行在的地方。

元大都皇宮不是後世的故宮,因為它的布局和修建審美更符合草原人的習性和‘逐水而居’的特點,所以即使它保存的相當完好,朱棣遷都時也沒有選擇直接住進這裏,而是重建了一座。

徐常北伐,元帝北逃,幾乎是拱手將北平讓了出來,因此這座皇宮即使空了三十多年,其主體建築的損毀仍未甚深,朱允炆來之前,北平布政使司便派人修葺打掃,幾處主殿煥然一新,完全可以入住。

“聽說這座皇宮是阿拉伯人建造的?”

朱允炆在皇城外就下了馬車,倒不是他尊重草原人留下的遺址,他只是單純想要走幾步活動下身子,順便通過這座整體建築中的細節來窺探一下這個時代的痕跡。

“是的,一個天方的蠻夷。”

朱允炆便笑了起來。

“這忽必烈也是個妙人,一邊恨不得把天方人斬盡殺絕,一邊又重用天方的能工巧匠,朕聽說元朝很多的制度都是阿拉伯人制定的?”

“準確來說確實如此,逆元的律法、天象、星歷、工程等方面基本都是由天方人來主導,再不濟,其中也有天方人的影子。”

朱棣呵呵一笑,隨後不屑道:“忽必烈不過是一個嚴重缺乏文化自信的酋長罷了,他打小受八思巴開蒙佛學,就已經背叛了他們自己的長生天,即使做了大汗,在滅宋的過程中也是多次猶豫不決,不敢輕易舉兵。

如果不是八思巴拿狗屁天命忽悠他,他可能就不打了。後來戰局不順,他就將伯顏撤職,聽了老孔家的建議,用了張弘範為蒙漢都元帥。

南宋覆滅之後,忽必烈以儒學治國,孔家給他捧了一個儒學大宗師的名頭讓他開心了好些年。好像佛教也給他上過一次佛家的尊號。

他在泉州殺天方人,聽說原因只是因為天方人說他野蠻,不配‘真主’的尊號,這讓忽必烈的自尊很受傷,然後他就下令屠了泉州和福州兩城。”

“還不止呢。”

看朱允炆對這一塊的知識很感興趣,徐玉和湊上來表現道:“聽說在天方還往西的地方,曾經有一支商旅來過北平,受到了忽必烈的接見,那夥商人吹捧忽必烈是‘萬君之君及大皇帝’,說他比他們宗教的上帝還偉大。”

“宗教?”

“好像叫什麽雞豬的。”

徐玉和想了半天也沒想起來,隨口兩個字讓朱允炆哈哈大笑起來。

“那叫基督,可不是雞豬。”

朱允炆說完這兩個字後又沉默下來,突然對忽必烈表示了肯定。

“忽必烈這個皇帝,可比兩宋很多皇帝都更像一個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