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7章 編修《建文大典》(下)(第2/2頁)

律法不完善,出了這档子事,他這個內閣首輔站出來接受天下的批評不是理所應當嗎?天下人罵他總比背後罵皇帝要好吧。

“這篇文章字字珠璣,內容更是鞭辟入裏,愧的臣都打算引咎辭職了。”

楊士奇沖著朱允炆拱拱手:“還是應該請這位大學子來坐一坐這首輔的位置。”

“哈哈哈哈。”

幾人哄堂大笑起來,解縉作為楊士奇的小老弟,馬上替楊士奇幫起腔來。

“這些人平時不見他們提出什麽建設性的國策,倒是現行國策一出點什麽問題馬上就蹦了出來,說咱們這個不行,那個不行,搞得好像滿堂諸公都是屍位素餐之徒了。”

解縉這話可是說到了眾人的心坎裏,尤其是郁新。

他負責主管國家的財政,戶部又是年年發現問題最多的部門,自然這政策要不停的完善和補充,弄得天下學子天天批評他和夏元吉,大致的意思就是“還不如讓我來幹。”

事後諸葛亮,大概是人最喜歡做的事了。

“這是好事。”

朱允炆擺擺手,毫不在意地說道。

“有這些批評的聲音存在,咱們才能更踏下心來,老話說的好,偏聽則暗,兼聽則明嘛,這句話你們常常拿來提醒朕這個皇帝,現在可不就輪到你們了。”

幾人都苦笑起來,你當然不在乎了,反正這天底下又沒有人敢批評你這個皇帝,倒是站著說話不腰疼。

“陛下說的對,所謂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早前歷朝歷代的臣工總拿這般話來要求君王,卻沒想到了臣這,發現這個中滋味,確實不好受啊。”

這種話一聽便知道是出自楊士奇這個馬屁精的口。

“其實這也是一件好事。”

朱允炆拍拍身邊的那份《建文大典》草綱,開口道:“這《建文大典》可不是一個小工程,只靠著幾位卿家勞心費力,也不知道要整多少日子,難得現在我大明自上而下風氣開明,那就可以在調研收錄的時候,也發動一下士子百姓的力量,群策群力,大家夥一起把這《建文大典》搞起來。”

《建文大典》大類看似不多,但要是個中細節補充完,那可就是書山文海了,讓這群一品大學士親自來編修哪裏行,國家的正事那就全耽誤了。

他們只是負責人,底下要弄套班子,專門來負責。

“陛下這垂示很好。”

有能夠拍馬屁的機會,解縉也是不甘人後,馬上站出來。

“各省的人文復雜不一,與其咱們在南京城裏通過地方府志來推敲窺探,還不真如把他們請過來,也給咱們久在中樞的臣工們參謀一下。”

“卻是如此,這樣一來咱們的工作量也會少上不少,效率也會加快許多。”

嚴震直緊跟著表態同意。

四人越聊越開心,開始就著這《建文大典》的編修工作一展想法,讓一旁的朱允炆聽得越來越傻眼。

這幾人怎麽聊著聊著連‘共商共議’這種話都說出來了?

看這個勢頭再往下,那可就成了‘共商國是’,怎麽著,這年頭還能搞出大明版的人代會不成?

想想,也挺期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