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0章 知識產權必須得到尊重和保護(第3/3頁)

看到張陽說什麽都不願意要錢,朱允炆微不可查的嘆了口氣。

“這樣吧,既然你不願意主動要,朕來定吧,明天讓皇商拿給你十萬兩銀子作為酬勞,行了,就這麽定,你去忙吧。”

十萬兩很多嗎?

朱允炆沒削宗親年俸之前,這是一個大明親王整整二十年的年俸!

但實際上比起這蜂窩煤的利潤來看,十萬兩算個屁啊。

大明那麽多的百姓,一年下來僅煤石一項的營收都不止上百萬兩,更別提現在又有朝鮮這個傾銷地,每年各大商會走朝鮮賣煤免稅換的朝鮮特產,運回江南到手一賣盈利更是翻了好幾番,真要拿一成出來分,他張陽一年最少也是十萬兩了。

皇商的賬,他朱允炆心裏都是門清的。

可以說,所有人都覺得是這個張陽撿了一個大便宜,實際上他拿到手的這十萬兩,連真正利益的百分之一都沒有。

打發走都樂哭的張陽,朱允炆這才沖朱植說道:“行了,起來吧。”

如蒙大赦的朱植忙爬起來,看得出來他確實是被嚇住了,也沒心情去心疼那十萬兩銀子,起了身還在不叠的告罪認錯。

“知道朕為什麽要給他錢嗎?”

你抽風唄,還能為啥子。

朱植哆裏哆嗦的回著話:“陛下皇恩浩蕩……”

話還沒說完就被朱允炆打斷。

“這跟朕的恩德沒有關系,所謂有功則賞,有過則罰。張陽發明了這蜂窩煤,其中的利益你看得到,朕也看得到,將來天下人也看得到。

作為實際的發明者分文未得,而你這個拿來出售的商人卻在中間賺的盆滿缽滿,將來,那些一心想進工部搞發明的匠戶還有積極性嗎?

別說什麽拿著朝廷的俸祿就理所應當歸朝廷,當年詩仙李白也領朝廷的俸祿呢,怎麽不見他的詩署上李唐皇帝的名字?”

決定一個國家強大與否的是科技,科技是什麽?

科技就是知識、是發明、是創造。

那麽,知識產權一定要得到保護,知識的原創者一定要得到鼓勵。

宋元就是因為思想固化,輕工賤匠,從骨子就打消了繼續從事發明的精氣神,而現在朱允炆讓鄭和去開海的目的就是為了引進西方的理論知識,結合大明已經高度發達的實踐科學,來催生出工業的種子。

在這個節骨眼,朱允炆絕對不允許任何打擊知識發明積極性的事情出來。

知識產權必須得到尊重和保護,這是基本的民族道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