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2章 打破士農工商的壁壘(中)(第2/3頁)

“你的所有文章和你在常熟、在蘇州府的話,朕都聽了,寫的非常好。”

朱允炆先是溫言鼓勵了一番,隨後便說道:“朕記得你曾經說過這麽一段。

兵戈戰甲,乃匠戶所鑄。

糧食補給,乃百姓所耕。

金銀之物,乃商賈所繳。

大世之基,乃天下萬民。

這些東西,都跟舊儒沒有任何關系,朕沒記錯吧?”

許不忌連連點頭:“確實如此,陛下日理萬機,仍能記住臣之微末淺見,實不勝榮幸。”

“朕覺得你說的非常有道理,所以朕的想法,其實跟你的這段話非常的貼合。而你的這番話完全可以精簡一下,便可拿進你們新儒的學術思想之中。”

朱允炆身形後仰,手指輕叩禦案:“新儒之中,士農工商都有,而你之前那句大世之基,乃天下萬民。可謂是讓天下人醍醐灌頂。沒有你們這些士子在思想文化上進行宣講鼓舞,這天下碌碌眾生,哪裏會明白這個道理?如果不是你這句話確實為一句至理名言,天下人又哪裏會願意追隨你們呢?

因為他們追隨你們,也因為你們的團結一心,這才摧毀了那群毒瘤一般的舊儒。而你們都是我大明棟梁,因為你們都是堅定不移的實幹派,你們的勝利,是實幹戰勝空談的有理證據,你們用行為詮釋了實踐的重要性,朕的觀點只有八個字:空談誤國,實幹興邦。”

空談誤國,實幹興邦!

打朱允炆嘴裏說出的這八個字言簡意賅,讓奉天殿裏一片寂靜,隨後都各自眼亮起來。

皇帝說的有道理啊。

“士學之人傳播文化,教書識字,這是思想上的實幹,沒有文化的牽頭,天下的百姓就不知道該往哪裏奮鬥。

百姓耕地種田,咱們才有糧食吃,人不吃飯就沒有力氣,那幹有思想也就無法去實現了。

商賈南北運輸、東西協調物資,繁榮地方,促進發展,這才使百姓的日常生活中得以便捷。

而工匠則在為我大明發明創造,沒有刀槍劍戟,大明的兒郎怎麽能夠在邊疆屢屢建工,開疆辟土呢?

沒有犁耙,百姓如何耕種?

沒有印刷,士子如何讀書?

沒有車轅,商人如何經商?

所以,無論是士、農、工、商,都在通過自己的努力,來讓咱們的大明變得強大,這就是實幹的力量!”

朱允炆攥著拳頭,這一刻的他,仿佛許不忌附體一般。

“治國不能光靠著子曰就解決一切,蠻夷也不會因為子曰就跪地投降,種子不會因為子曰就生根發芽。

朕很欣慰,你們看到了這一點,想到了這一點,然後團結了大家夥,所以,你們勝利了。那些只會靠著子曰這種所謂的聖人言的國賊,被處決了。”

雖然隱隱感覺哪裏不對,但是皇帝說的又好像很有道理的樣子?

大家夥都感覺有些懵,他們起事之前,沒想過這麽多啊。

為什麽總感覺皇帝的話裏有坑呢?

有坑嗎?當然有坑!

沒有比這個時機更好的機會了,朱允炆要借著這個機會打碎士農工商四個階級之間的鴻溝,然後借著新儒包容一切的機會,天下均稅!

官紳一體納糧的日子不遠啦。

“你們能有這種覺悟,朕很開心啊。”

朱允炆興奮的滿臉漲紅:“朕堅定不移的相信,有你們這些肱骨棟梁輔助朕,大明的未來將會更加的輝煌!等到那一天,朕一定為你們舉行一次盛大的表彰大會!朕要給你們授勛,給你們封爵。”

大餅先扔出去,吃不吃得到,那就是以後考慮的事了。

但這塊大餅的重要性是極大的,沒看到這二十多個人被勾的眼珠子都紅了嗎?

封爵授勛?

這不是武勛才有的殊榮嗎?他們這些不第的舉人秀才,本來這輩子都以為前途無光了,結果借著這個機會不僅當了官,將來還有希望公侯萬代、與國同慶?

“陛下隆恩浩蕩,臣等必死不辜恩!”

“還有,還有。”

朱允炆背負著雙手來回踱步,在這一刻盡情的表演著自己作為帝王的大手筆。

“為了慶賀你們這次取得的勝利,朕決定在這南京皇城裏為你們舉行一次大閱兵,邀請你們來觀禮,來一起與朕看一看咱們大明的健兒,日子就定在五月初一。這一天朕還要給祂定個節日,讓後世到這一天的時候,能夠永遠的記住你們這一次的勝利,紀念你們為大明、為咱們民族立下的功勛!

在靠物質拉攏人心這一塊,他朱允炆從來不會吝嗇賞賜,而且他賞下的這些東西說句直白的話,那都是一文不值的虛榮罷了,但卻恰恰是這個時代天下人都為之瘋狂的追求。

二十多個人都把腦袋深深的埋在地上,有不少人甚至激動的哭出了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