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2章 求是報開刊(二)(第2/3頁)

“讓點光亮,啥都看不到了。”

秀才公一喝,大家夥這才散開,但還是伸著脖子,偷偷窺視。

有了光亮,秀才公也不管這身邊的目光,繼續讀了下去,他這一讀起來,身邊圍攏的人群也都安靜下來,不敢再有雜音。

“……建文三年十一月初四,晉奉天殿大學士。”

讀完這第一份期刊,秀才公喘了口氣,一擡眼,就發現自己身前這幾十人過半數都在咬牙切齒。

“焉有而立之年,柄權國相者!”

一個看起來歲數不小的中年男子氣的須發皆張:“讒臣!必讒臣也!”

有看熱鬧之人無不哄堂大笑,出言調笑:“汝許不忌與這楊相國乃是同年,汝為何才是一介舉人啊。”

這舉人公就氣的跳腳,嘴裏不住的嘟囔,左右也不過是“此必讒佞小人”、“迷惑帝心”之類的酸話,總結起來,無非是說楊士奇踩了狗屎運,蒙了天子青睞所致。

他的觀點還是得到了很多的支持,紛紛附言:“許相公所言甚是,此人如此年輕,素無顯名,又非狀元及第,我等素未聞之,怎就做了首輔大臣,而且入仕不過六載,必是一朝簡在帝心便步履青雲。”

大家夥又吵吵了片刻,這拿報的秀才公才大喊一聲:“且都安靜,吾這還有一份呢。”

正分為兩派互噴口水的‘俠客’們這才閉上嘴,靜靜候著下文。

“時洪武三十一年五月二十二日,太祖高皇帝賓天,傳遺詔立太孫為帝,帝奉天禦極,改翌年號建文,是謂建文皇帝。

今上登基之後,大赦天下、廣開言路,布施新政……”

一聽這第二份刊文說的是當今皇帝的事,這片小空間更加安靜,誰也不敢再多雜聲,惟恐被人舉報,落了一個不尊的大罪。

“時洪武三十一年九月十二,滇國公沐春歿於平麓川叛亂之征程。”

這一刻,大家的臉上都帶了三分怒意。

“帝聞而怒,遣魏國公徐至雲南,組軍再征,大勝,以兩萬人破安南五十萬大軍,與其國都升龍(河內)斬賊酋胡逆季犁之首。”

氣氛陡然火熱起來,所有人都不由自主升起三分自豪,神情中頗為解恨。

還有不少人下意識瞥了一下嘴角,甚是不屑嘲諷。安南區區蠻夷,還敢冒犯天朝,實則翻手可滅。

“時建文二年六月,朝鮮大君李逆芳遠謀逆,囚父逆兄,實為不忠不孝之人,帝知而遣令遼東總兵官平安發兵征討,平將軍連戰連捷,先破朝鮮國都開城,後詐敗誘敵,與遼南平原一戰全殲數十萬朝鮮逆軍,復李芳果之王位,小王感激涕零,感念大明之恩德,遂簽署《庚辰條約》,對奉我大明為宗主國之事而欣喜不已。”

讀著讀著,秀才公的語調情緒也是逐漸亢奮,激動的這個小年輕耳朵根子都紅了起來。

“又有西南諸國入侵故安南國,安南乃我中原故土,其闔國上下無不渴求內附久矣,遂遣使者入我大明呈送降表,伏請內附,帝憐其百姓渴求王化教諭之心迫切,乃允之。

為保其境百萬百姓之安危存亡,帝親執兵戈,禦駕親征。

帝雖年輕,卻熟稔兵事,恍若天賜神人,指揮之下,我大明將士奮勇當先,連連報捷,有大將晝行百三,夜行一百,一日內連下兩大重鎮,懾破賊膽,後又驅兵猛進,連破暹羅之阿瑜陀耶,寮國之瑯勃拉邦,吞滅諸國宛如反掌觀紋。

此戰後,西南之六國無不俯首稱臣,並舉帝為諸國共主,獻上金銀、珍寶無數,拓土五千裏。”

大家夥互相對視,都看到了對方眼中的震駭之色。

咱們這個新皇帝,原來那麽厲害?

難怪這楊士奇升的那麽快,咱們的這個新皇帝年輕啊,又偏生如此雄才偉略,想必是如那秦皇漢武一般,功蓋天下,因此喜愛諂媚之言。

“後有東南沿海倭亂,帝遣水師征討,一戰克定,收復自洪武年失落與賊手之故澎湖巡檢司,帝置台灣承宣布政使司,後復琉球三島,帝置琉球府,規制台灣管轄,自此海波靖平,大明之國威宣與海外諸夷也。”

秀才公越讀越亢奮,原本是坐在一處石階上,不知覺間改坐為站,語色高亢。

“四海夷狄無不望而生畏,聞而心生敬仰,故建文三年臘月三十,北地草原之瓦剌、韃靼二部,聯名遣使入貢,覲獻降表,並稱附臣。共奉帝為草原之主,尊聖人可汗!”

刊文讀到這裏,秀才公已經傻了眼,整個報局外這一片空地幾十號人也全都傻了眼!

草原投降我大明了?

冷場了足有半刻鐘,秀才公才回過神,急急往下讀,卻是那封覲獻的降表。

“兩部此番朝貢獻降,記良駒兩萬匹、牛兩萬頭、羊兩萬頭,另有珍寶、異獸、皮草、西域奇物不計其數,其獻禮之車,延綿百裏,牲畜之廣,目不能及。此皆仰賴帝之天威浩蕩,才有今時我大明如日中天,威壓六合八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