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章 千金買馬骨(上)(第2/2頁)

把朝廷的財政收支報出去,確實是一件非常值得一提的大好事。

把建文三年的收入放上去,順便在把洪武三十一年的朝廷收入也放上去,數據或許空泛,但卻足以直觀的反映出此時之大明的強盛,也足以客觀的說明朱允炆這個皇帝的成就!

年年報GDP、報人均收入的漲幅、報多少百姓脫貧奔小康,只要漲的高那就說明比前任做得好,潛移默化之間,可不就讓大家夥念你的好了?

底層那群人,接觸不到政治的最高層,他們懂什麽?他們只知道誰讓他們活得好,他們就愛戴誰,窮則獨善其身嘛,不站在山頂上,誰能一覽之下無雲遮目?

郁新這個提醒提的好,不僅僅是收入要報上去,支出也要報上去!

大明打算在哪裏花錢,報出去讓天下人都知道,有利於民間的監管和舉報,各省押解的商稅都有數,這是各省報道中央的,有沒有隱藏貪墨的情況,中央不敢確定,但地方絕對門清,報出來,地方自己對賬去。

支出這一塊,軍費和吏部的俸祿沒多少可供操作的空間,但是工部的開支銀卻是油水巨大,讓地方的儒林士子監督去,朝廷明刊記錄是多少兩銀子,結果你自己才招募了多少工人,開了多少的工銀,數目核算一下就知道有多少的瞞報了。

按照朱允炆給求是報定的規矩,舉報可是有獎的!

不愧是搞財政的出身,郁新一個提醒就在政治和反貪兩個領域立下了功勞,這才是大明需要的幹吏啊。

連郁新都有這般本事了,那楊士奇呢?

想到這,朱允炆就更加期待楊士奇接下來的想法了,遂移目視去,不僅朱允炆,便是內閣其他三人都看向楊士奇。

楊士奇此時在想什麽?

他在想楊溥為什麽突然莫名其妙的被下了詔獄!

詔獄裏面關押了哪些人,他這個內閣的首輔若想知道,怎麽都不會瞞得住他,包括被下獄的罪名。

楊溥下獄的罪名是禦前失儀。

禦前失儀?

楊士奇對這個跟自己同姓的後進還是有些了解的,這楊溥生性謹慎老成,頗有自己無恥的神韻,他除非腦子有病才會在皇帝面前犯下足以打進詔獄的大不敬,不然怎麽可能會突然就被朱允炆扔進大牢呢?

既然楊溥腦子沒病,那就排除了他禦前說錯話這個可能性,那剩下的足以使他被打進詔獄的事,就只剩下看到了不該看的,聽到了不該聽的!

楊溥是負責禦前伴駕擬聖旨的,他被打進詔獄的那一天,恰好是中樞降罪與原齊王朱榑、原含山侯楊文那一天,他們之間會不會有什麽聯系?

山東那個地方到底出了什麽事,要讓楊溥擬個聖旨的功夫就被打進詔獄了呢?

想想那天晚上自己從朱高熾那裏得知皇帝這幾年私自教出了一批官吏,想想這份求是報將來的作用,再想想山東這個省有什麽,楊士奇心裏陡然全部明白了過來。

山東孔家一定是犯了什麽事傳進了朱允炆的耳朵裏,而皇帝現在正在偷摸的處理著,楊溥伴駕禦前自然是難免聽到了一鱗半爪,所以才會被打進詔獄!為的,就是不走露風聲!

皇帝要完成太祖當年未竟的心願,想要扳倒孔家,而求是報就是朱允炆選好的思想上的戰場,通過把控天下儒林士子的思想來推翻孔家神聖志高的地位。

這求是報眼下的主要目的,應該就是如何獲得儒林士子的忠誠!

只有弄明白所有的前因後果,那才是真正打把握帝心,提出建議的好時機。

念頭通達之後,楊士奇的臉上便掛起了笑容,看向朱允炆說道:“陛下,求是報剛剛開刊,天下的儒林士子還對此報不甚了解,臣建議,還是應以介紹求是報本身為主,附帶著將如何在這求是報上刊文的規則和獎勵都說出來,讓地方大家夥都知道。”

頓了頓,復又說道:“順便,臣有個不情之請,臣剛剛履任內閣首輔,雖然各省府都已經通過邸報了解了,但儒林知道的還不多,不如也借著這個機會,讓內閣臣這幾人也亮個相吧,都介紹一下。”

朱允炆瞬間眯起了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