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8章 江山如畫(十三)(第2/3頁)

“麓川的土民,本身的社會形態很松散,以勐為主體,不同的勐之間都有沖突,為何不知以分化手段來處理呢?”

大明整個了麓川宣慰司,簡直就是麓川土民的眼中釘肉中刺,他們連自己的土語文字都認不全,你還指望他們能聽懂漢語?都不知道你說的什麽玩意,你多好的政策下去也沒用,到人家各自的勐裏,心眼壞的一杜撰,那還不是民怨滔天。

“朕此番來此地,為的是平諸國事,要構築一個絕對穩固的大明西南,別等朕把那幾個國家都管好了,自己內部反倒年年亂,豈不是貽笑大方?”

朱允炆的訓斥讓張紞冷汗涔涔,不住的告罪。

“起來吧。”

微微皺眉,朱允炆不喜歡這種只會告罪的廢話,動不動就說自己該死,拿你腦袋有什麽用?朝廷一年花那麽多錢,這些官員的腦袋就算是金子做的又如何?

“朕給你出個主意。”

嘆了口氣,到底是自家的孩子,打歸打罵歸罵,該教還是要教的。

“將麓川地界各個勐的土官召集起來,讓他們以大明律和大誥為基礎,制定管理麓川土民的章程,誰制定的最能保證麓川穩定,就讓那個人來做麓川宣慰司的宣慰使,承諾土民自治,朝廷呢,還願意開給他們俸祿,不是窮嗎?俸祿可以酌情再上調一些,讓他們為了這個位置打的頭破血流去吧。

一屆宣慰使任期三年或五年,每一個勐的土官也如此,宣慰使可以厚賞黃金、瓷器、絲綢,勐的土官也有,但砍掉一大半,每個勐定一個計劃考核指標,比如漢化程度、識字人口、狩獵耕種的交稅額,達成了,土官繼續當,自治情況下都是土皇帝。

達不成,換人,從他們勐挑選願意當的,暗中授意,讓他們自相殘殺,是人都有私欲,越是不開化的民群私欲越重,那群疾苦半生的想不想當土官或者宣慰使?怎麽才能當上?

要讓他們知道,只有緊跟我大明的步伐和政策才能當上,要完成我大明為他們制定的計劃考核指標才能當上,五年之內養成這個認知,十年之內就成了習慣,三十年五十年之後,土民就在他們各自的土官監督下完成全面漢化了,也習慣了按產交稅,這地方的官員是漢人還是土民就不重要了。”

搞麓川自治區的重要性在於穩定,穩定下來後,可以省去朝廷很多的額外開支,更重要的自然還是不再牽扯大明的精力,一個麓川折騰幾十年,那還真不如扔了。

“不要總想著讓每一個麓川的土民都愛戴大明,他們連字都不認識,你說的每一句話他們都聽不懂,怎麽認可我大明的文化呢?”

朱允炆慢慢教著張紞,向後者傳授約翰牛統治阿三的經驗:“朝廷的政策總是要過土官那一層,那咱們要做的,就是先把這群土官變成咱們自己人,讓他們知道,做大明的官有多麽舒服,底下那些困苦的土民看在眼裏急在心裏,就都會為了成為咱們的官而費盡心思了。”

其實所謂約翰牛的殖民制度沒有什麽神秘的,就是層層剝削管理制度。

從最上層開始腐蝕,讓這群土民的領導者自己做選擇,美酒佳人天堂還是烈火焚身地獄。

哪能由侵略者親自來洗腦底層百姓。

有句話怎麽說來著,光腳的不怕穿鞋的?

一無所有的人膽子最大。

元朝為了穩固統治,拼了命擡高儒學地位,地方上以達魯花赤來監督,沒文化的老百姓還知道,亡國奴的滋味不好受,那貴極超品的衍聖公會有這種感覺嗎?那些拿著民脂民膏,養著十幾房小妾的省府大員會有這種感覺嗎?

爬的越高的人越知道明哲保身,認為自己這輩子不容易,惜命,不能造反,要好好享受,管他什麽漢奸不漢奸。

為什麽元朝國運不足百,清朝如果不是大炮轟碎國門,起碼還能再有幾百年?

那是因為元朝的四等人制度,讓漢人總是記著咱們是奴隸,所以造反才能有群眾基礎,如果蒙漢一家親,加上老孔家幾代人不遺余力的輔助教化,你看還有人反的起來嗎?

最有文化的一批人也就是官員都賣了民族削著腦袋當奴才,底層百姓天天被洗腦,便是有人振臂一呼,又哪裏喚的醒麻木的民族?

所謂的同化政策,出發點就是錯誤的。

同化,不是同化每一個土民,那是不現實的,做不到的,你不可能給每一個土民配一個文化教師吧?

大明的官員認為的同化,是理想中的那一種,認為教化了所有的土民,那些土官就算想反也反不起來了,這倒是沒錯,但前提是你怎麽教化最底層的土民?

工作量之大,難度之高,堪比登天。

真正的順序,應該是先在他們中間培植出享樂階級、特權階級,然後讓他們像標杆一樣紮在那裏,讓所有底層土民都看著,心向往之,知道漢化可以做大明的官,也可以成為人上人享受榮華富貴,自然不用你強迫也會主動去學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