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章 遴將(第2/2頁)

徐增壽進宮的時候也是一身酒氣,可見昨晚喝的不少,但整個人的狀態要比朱允炆好的太多,準確來說,五軍府的這群武勛,每天下了值基本就剩下喝酒了,不然也沒個正事幹不是。

自打朱棣入了南京,打仗的事,都是皇帝跟朱棣兩個人商量,他們五軍府的存在感實在是太弱,要不是前段時間全國剿匪,徐增壽都快忘了自己還是大明的一品武官。

“臣徐增壽,參見吾皇聖躬安。”

徐增壽進了暖閣,一見朱允炆靠在床上,心裏就一陣好笑。

都說皇帝頗有太祖遺風,但喝酒這一塊,可差的遠了。跟武勛拼酒?大家夥捂著半張嘴都能給你喝趴下!

“朕看起來很好笑嗎?”

朱允炆瞥了他一眼,冷哼一聲。

嚇得徐增壽忙肅容起來,低下頭老實了不少。

“請陛下的諭,召臣面聖有何示下。”

“朕前兩日跟燕王擬了關於征討台灣賊寇的軍令,五軍府遴好了人選沒有。”

徐增壽馬上拱手回道:“以永城侯,東軍都督府僉事薛恪領征。”

朱允炆便點點頭:“朕知道他,前永城侯薛顯的兒子對吧。”

薛顯,洪都保衛戰的一員猛將,隨太祖皇帝征陳友諒、張士誠,後隨徐達、常遇春北伐,是少有通會水、步、騎作戰的名將。

“都說將門虎子,薛恪,能有他爹幾分能耐?你是東軍都督府右都督,含山侯不在京,東軍府上下都是你署理,有了解嗎?”

“臣以考校,薛恪復言‘海戰不同於水戰,大海廣袤,福船可盡展,無需仰賴兵法,自是大船欺小船、大炮欺弓弩’。”

閔浙水師戰船,最大的便是福建船廠所造戰船,始於南宋,大成於忽必烈兩征日本,“上平如衡,下側如刀,貴其可以破浪而行。”

一個字:大!兩個字:寬敞!

福船是海戰利器,可置千斤炮六到十門,輔以火箭弩數十架,簡直就是巨艦大炮時代的原始版,無論是海戰還是對陸戰,都堪稱是這個時代,地球上戰鬥力最強的海軍戰船。

以大明的國力,福船也不過一百艘,更多的戰船還是自龍江船廠下水的小型戰船,不可放千斤炮,多還是以巨弩、拋石為主。

鄱陽湖水戰,太祖靠的就是小船滅了陳友諒的大船,因為大船吃了體積的虧,無法騰挪變向,被貼近後一把火燒了個灰頭土臉,陳友諒也是膽碎,倉惶而逃,被朱文正家將朱軍一箭射死,六十萬大軍降了一大半,太祖兵不血刃就鯨吞了陳友諒的全部主力和戰船。

但是大海就不一樣了,福船雖大,出了長江,也不過只是茫茫大海上的一葉小舟,想怎麽玩怎麽玩。

“嗯,既然沒有問題,那就讓薛恪領征吧。”

朱允炆又點了兩個名字:“楚王叔的二子孟炯,讓他隨軍學習,另外,去一趟燕王府,四叔府上的那個總管是個人才。”

“陛下說的是,馬三保?”

徐增壽面皮一抽:“那是個閹人啊,哪有閹,額太監領軍打仗的。”

一句閹人,徐增壽馬上就感覺到了雙喜的眼光開始不善起來,連著朱允炆似乎都有些不高興,嚇得他馬上改了口。

宰相門前七品官,雙喜是皇帝心腹,連內閣見了都還要喊一聲孫公公呢,他當著孫雙喜面喚閹人,不是嘴欠是什麽。

“莫要小看他,他可是打小跟著四叔學軍略的,有時候四叔忙著總參的軍事,講武堂那邊,都是這個三保太監去教授軍略,去吧,就說這是朕的意思,讓四叔割愛,順便跟馬三保說一聲,等這次台灣收復回來,朕給他起個正經的名字。”

“是,臣告退。”

徐增壽忙躬身告退,臨走前還不忘偷摸看一眼雙喜,可是後者臉上早已經古井無波,看不出絲毫端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