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章 庚辰科殿試(下)(第2/2頁)

偏殿之中,解縉就跟朱允炆倆人開始了批卷的工作。

批卷簡單,殿試考題的中心思想放在那,只要跑題的一律作廢,沒跑題的留中,然後皇帝看哪些文章順眼欽定一甲即可,二甲的名詞,自然由吏部來排。

“楊榮、楊溥、胡嫈、金幼孜。”

一份又一份考卷自朱允炆手中經過,有些人的名字便被朱允炆記到了腦子裏。

能看透並且做對這份考卷的學生委實不多,所以批卷的工作並不算難,等到殿試結束,朱允炆跟解縉二人已經將提前交卷的考卷批閱一空。

等楊士奇和毛泰兩人找到朱允炆復命的時候,朱允炆已經和解縉兩人開始喝茶聊天了。

“結束了?”

楊士奇捧著一摞考卷放到朱允炆禦案上,笑道,“結束了,臣方才走馬觀花的看了一下,今朝錄進的人數,可能會比之前幾次殿試少上不少。”

楊士奇身後的毛泰苦笑一聲,終是年輕學子,內閣和六部擬定的這個考題,到底是難了不少。

“有入陛下青睞的嗎?”

楊士奇看了看龍書案上一小沓被摘出來的考卷,笑著問道。

朱允炆便指了指楊士奇,“倒是有兩人跟卿同姓啊。”

歷史上的三楊,可是即將要同朝為官了。

楊士奇便知道朱允炆口中的兩人是誰,笑了起來,“陛下說的是楊榮和楊溥吧,方才臣巡場之時,從這兩人身邊經過,草觀一眼便知道,這兩人是要錄進的。”

殿試後十日內要放榜,那是因為以往的考題基本上參與的學子都能做出來,重點在於解題的深淺和文采,所以吏部才會在篩選留存上浪費大量的時間,這次殿試倒是省心,一多半都跑了題,沒跑題的,皇帝欽定一甲之後,吏部根本不需要廢多少功夫,就能把二甲定下,剩下的自然是三甲同進士了。

“楊溥、金幼孜、楊榮。”

朱允炆直接定下了一甲的名單,隨後起身,“至於傳臚,就定胡嫈吧,其余者,三位卿家自定。”

“臣等恭送陛下。”

三人心裏俱都好笑,今年這般,可能是大明三十余年來最快批卷的一次殿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