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6章 用政治解決安南(第2/4頁)

朱允炆頒了聖旨到安南,怎麽說的?

“王師此番征伐,皆因胡逆季犁犯上作亂,以臣子忤逆君父,既以伏誅,余惡不糾。”

這算怎麽一回事?

仗白打了?血白流了?人白死了?

也就是現在朱允炆已經開始有了威望加身,不然那些武勛又該上奏本請命。雖然他們不敢當著朱允炆的面質疑,但私下裏也沒少哀嘆諸如“皇帝過於仁慈。”之類的話。

“四叔也不知朕之所想所慮?”

看到朱棣搖頭,朱允炆便是眉頭微蹙。

古人的能力或許有,但是眼界似乎,真的有些窄。

堂堂成祖永樂大帝,長於軍略短於政治,看來確實如此。

歷史上的朱棣滅安南,滅後便廢國置省,安南就造了十幾年的反,最後朱棣不得不恢復安南國,所有的官員和駐軍全部撤回雲南,所謂的交趾承宣布政使司,就像一顆流星般消失了。

這便證明了,用粗暴蠻橫的辦法是解決不了安南的。

“臣愚鈍,實不知陛下心中所想。”

朱允炆待的累了,便喊著朱棣,兩人起身走到一旁涼亭,左右給上了冰鎮的綠豆湯。

“再回答四叔的問題前,朕想考四叔幾個問題。”

朱允炆沒有回答朱棣的話,而是反問道。

“知道朕為什麽要跟韃靼的阿魯台開邊貿嗎?”

你不就是為了好騰出手來對付我嗎?

朱棣心裏腹誹,但這種話哪裏敢說,只好硬著頭皮自我調侃,“臣愚昧。”

朱允炆便玩味的看了朱棣一眼。

“朕剛登基的時候,朝局不穩,西南又生了戰事,朕需要一個和平過渡的時期。”

得,就知道皇帝心裏跟明鏡似的,說這話就是在點我朱棣啊。什麽叫朝局不穩,你不就是想說,邊地強藩,主少國疑嗎?

“陛下英明。”

“但這只是其一。”

朱允炆潤了潤嗓子,“北元為什麽內鬥分裂?”

朱棣一時間有些跟不上朱允炆的腦回路,但還是如實稟告,“洪武二十年,金山之役我大明一戰定乾坤,納克楚投降,北元就此退入漠北,長城之外數千裏、遼東並整個河套皆入我大明版圖,漠北貧瘠,不足以養活北元如此多的部族,因此內鬥。”

前文說過,土地兼並的核心是資源兼並,遊牧民族同樣存在兼並問題。

漠北也就是斡難河一帶,在往北不遠就到了現在的貝加爾湖,也就是西伯利亞,適合放牧的面積並不多。

而當年成吉思汗建立的蒙古帝國體系並非只有蒙古一個種族,他們在擴張中吞並了很多的其他民族,包括現在俄羅斯的很多民族都在當時的蒙古體系中。向西,迫降了無數的中東國家,兵峰一度抵至非洲、中歐。

如此大的版圖、如此繁雜的種族,隨著蒙古帝國的崩盤,自然瞬間一盤散沙。

瓦剌部和韃靼部早先自然是北元的狗腿子,金山之役後,北元帝國最後的軍事力量被藍玉打崩,這兩個大部落也就開始想著獨立了。

雖然名義上還是聽北元黃金家族的話,但已經開始互相大打出手,爭搶地盤和資源了。

實力上來說,瓦剌強於韃靼,但瓦剌內部分裂,瓦剌實力最強的馬哈木現在正忙著搞一統。

他們打不過大明,哪怕他們聯合起來也差得遠,當年讓他們聞風喪膽的藍玉死了,那個在他們心中比肩鬼神的朱元璋也死了,但朱棣還在。

他們交替著跟朱棣交手,就沒有一次占到便宜,心氣早就被打服了。

侵略不了大明搶不到食物、藥品怎麽辦?

那就只能互相傷害了。

死的人越多,活的人,才能越多,不然大家都要玩完。

“北元內鬥分裂的原因在於打不過咱們,資源又有限。”

朱允炆解釋道,“如果不能用擴張來解決資源問題,就只能用殺戮來減少消耗資源的人口。草原上只能活下來一個種族,要麽是瓦剌、要麽是韃靼。北元殘余的黃金家族部落,夾在他們中間,消亡也只是早晚的事。”

朱棣有些摸不著頭腦,他不知道朱允炆提這件事,跟安南有什麽關系?

“你說,朕恨那些遊牧民族嗎?”

“凡是有良知的漢人,都不會忘記那段血海深仇!”

這種問題,朱棣想都沒想就回答上來。

朱允炆便頷首,“朕恨不得他們滅種,但朕不能靠幻想就讓老天爺降下天怒,朕要想辦法用手段,讓他們毀滅是朕的政治目的,朕若是禦駕親征,領兵百萬親自討伐,四叔覺得可行否?”

朱棣猛搖頭。

“斷不可行!他們雖然內鬥,彼此都有仇怨,但我大明一旦北伐,他們就會團結起來對抗咱們。”

“遊牧民族來去如風,朕一旦北伐,他們會團結起來騷擾咱們,襲擊咱們的後勤補給,將戰線無限拉長,直到將咱們拖死在茫茫草原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