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0章 授勛(第2/3頁)

大家夥咽了口唾沫,“鐵將軍,這是您練出來的兵?”

沒看出來,這個鐵鉉練兵如此在行,什麽是精銳,這他媽才叫精銳啊,楊文拿新軍跟自己的山東衛一對比,頓時感覺山東衛那就是一群散兵遊勇啊,站沒站相,坐沒坐相的。

鐵鉉臉上止不住的自豪,兩手向北一拱,“末將可沒這般本事,新軍練軍手冊是陛下親制,末將不過按章施訓罷了,可不敢居功。”

楊文贊嘆道,“此軍氣度巋然,兵容鼎盛,我當年在遼東見九邊之軍,便是燕王衛,比起軍容來,也遠遠不如新軍這般震撼,陛下真雄才之君也,只是這美中不足,便是殺氣稍缺。”

“含山侯一語中的,新軍所缺者,便是戰陣洗禮了。”

鐵鉉一挑大拇哥,捧了一句,“剩下的路末將就不奉陪了,恭賀大人們今日奉天授勛。”

午門已到,雙喜早已經守候多時,不在授勛名單的鐵鉉顯然沒資格進奉天殿,很自覺的停下了腳步。

“曹國公,諸位侯爺。”雙喜迎上來,“快些入宮吧,陛下在奉天殿等著了已經。”

眾人吃了一驚,忙加快步伐,跟在雙喜身後穿過午門,沿著輔道一路過殿階,入奉天殿。

“臣等參見吾皇聖躬安!”

眾人見君下拜,卻是沒有一個抱拳施禮。

朱允炆走下台階,先扶起了耿炳文,“卿等皆國之柱石,天下屏障,朕說過,武勛免跪快些起來吧。今日國慶,飲水思源,皆賴眾卿之功。雙喜,宣詔吧。”

眾人一看雙喜捧著聖旨,剛欲下跪,又被朱允炆攔住,“今日卿等站著聽。”眾皆惶恐。

雙喜清清嗓子,展開絲帛,“奉天承運皇帝,詔曰:昔太祖承天命伐逆元,安黎庶復衣冠。開天行道,逐夷立朝。至今三十有二載。朕承運繼位,上仰太祖慈恩,下賴眾卿佐助。飲水思源,皆卿等開國守土之功,今日國慶,當表卿等功績,奉告太廟,昭示天下。”

眾人施禮,“臣等慚愧,謝陛下隆恩。”

朱允炆含笑招手,一群宮女便捧著木盤上前,托盤以明黃色絲綢坐底,上放著一塊金燦燦的獎章,用紅緞穿過。

朱允炆取下一塊,率先戴在了耿炳文的脖子上,“老卿家是我大明的定海神針,這第一個授勛的,也是本次授勛中唯一一塊日月華章,非老將軍莫屬,如今天下承平,卿首功也。”

朱允炆差工部制造的第一塊勛章的名字就是日月華章。勛章上正面刻日月山河,背面龍鳳呈祥,堪稱華美絕倫。

日月為明,華是華夏民族,章為表彰、紀念。在朱允炆為大明制定的榮譽體系中,日月華章為最高殊榮,這次授勛只有一塊。

其次便是一等武毅勛章、一等昭文勛章和一等匠心勛章。

再往下便是二等、三等勛章。

耿炳文是開國重將,是碩果僅存的武勛,五府上下,唯獨耿炳文有資格領這塊日月華章。

耿炳文顫抖著摸了一下胸前的勛章,只覺一陣熱淚盈眶,“老臣微末之功,哪裏配得上,陛下言重了。”

朱允炆拍了拍耿炳文的手,“所謂子不言父過,朕不敢議太祖過失,但朕非太祖,老將軍大可不必憂心謹慎,新朝初立,國中軍政繁冗,許多地方還需老將軍在操持幾年。”

耿炳文一拜在地,“陛下有令,臣必效死命。”

朱允炆忙攙起,“老將軍日後不要再拜,朕在一旨,日後凡配日月華章者,見朕免禮。”

隨後,朱允炆又走向楊文,為後者佩戴一等武毅勛章,“卿早年北征蒙古,南平貴州、廣西,後鎮遼東,軍功卓著,安邦保國,這塊一等武毅勛章,卿受之理所應當。”

楊文謝過。“陛下隆恩。”

一旁的李景隆看得眼熱,今日受勛眾將,獨他一人國公銜,沒想到,反而是耿炳文、楊文先領了勛章。

不過這勛章還分等級?耿炳文領的叫日月華章,楊文領的是一等武毅,聽名字也知道耿炳文那玩意更高級啊。

一想到皇帝剛才說的唯一一塊,李景隆頓時心涼半截,看來自己是沒資格配享了。

果然,授完楊文之後,朱允炆第三個便是授的李景隆,“卿任職五府,同魏國公協調天下軍事,勞苦功高,一等武毅,卿理所應當。”

看來老爺子生前的余蔭在這裏不好使啊。

李景隆心裏哀嘆,但還是心滿意足,自己好歹也是一等,比不上耿炳文沒關系,只要別被楊文比下去就行。

“謝陛下隆恩。”

其余眾人,五府右都督銜皆領受一等武毅勛章,都督僉事銜皆領二等武毅勛章。

等授勛完畢,朱允炆道,“不在京的魏國公和宋晟二人,朕以遣使送去,中午,朕在省躬殿設了宴,眾卿家中沒事的,可以留下來同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