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4章 禦前問話(第2/2頁)

朱元璋嘆了口氣,“你自小就隨你父親,性格乖巧仁孝,是個好孩子,卻實不是一個好的君王,當年你父親在時,這國家內有老二、老三、老四這幾個兄弟虎視眈眈,外有開國勛貴恃功自傲,咱便取棘條讓你父親攥握,你父親不願,咱問他,為何?他說,荊棘刺手。咱又問他,咱來幫他拔了這荊棘如何?你父親仁義,聞言便兩手緊攥棘條,以致鮮血淋漓,說勛貴重臣是國家基石,不可輕動,諸弟親王,更是手足至親。咱看在眼裏,是又喜又恨,喜其仁義,他日必愛民如子,又恨其不爭,這般性格,他日哪裏鎮得住那群驕兵悍將。”

朱元璋喘了口氣,“咱不能給子孫留下一個不穩的江山啊,所以這壞人,咱來做,咱把那些跟咱起家的手足兄弟都殺光了,但沒曾想,你父親竟因此與咱心生齟齬,咱訓斥他幾句,他便憂憤在心,以致心悸成疾,就此而猝,咱心裏悔啊!”

說著,朱元璋眼圈竟然紅了起來,“是咱害了你的父親,咱也很後悔,好孫子,你會原諒咱嗎?”

朱允炆一時語頓,看著朱元璋那期盼的眼神,這才明白歷史上為什麽朱元璋明知朱允炆不適合為君,也要一心立朱允炆為繼承人,甚至不惜貶斥諸王,大殺群臣,這對於朱允炆生父朱標的死,竟是有一份悔恨的原因在其中。

“既然爺爺問了,孫臣便直說。”朱允炆說道,“爺爺首先是皇帝,然後才是咱們朱家的家主,孫臣雖久居深宮,卻也長聞以胡惟庸為首的淮西勛貴橫行霸道,貪贓枉法,大肆圈占土地,魚肉百姓,爺爺不只是勛貴們的結義大兄,不只是孫兒的爺爺,也不只是父親叔叔們的父親,爺爺更是天下百姓的父親,勛貴不除,則天下百姓一日不可飽食,一日不得安居,便是爺爺不殺,待孫臣繼位,為江山社稷之穩,億萬黎民之衣食,也要將他們殺個幹凈,這一點,孫臣覺得爺爺做的對,孫臣從未有一日責怪爺爺,既無責怪,便自然沒有原諒一說。”

朱元璋眼睛亮了起來,“當真?”

朱允炆頓了頓,看向朱元璋的雙眼,沉吟道,“北伐勝利今何在,滿路新貴滿目衰。他日手持天子劍,殺盡腐朽方釋懷!”

朱元璋仿佛一瞬間渾身充滿了精力,生生從榻上坐了起來,“這是誰教你的?”

“自是孫兒自己所想所說。”

朱允炆後背泛起一陣冷汗,這幾句詩可謂應時當令,恰逢其境,有了這幾句,朱元璋濫殺功臣之事,可得圓滿。

“好!甚好!”

朱元璋開懷大笑,竟有精力擡手拍了拍朱允炆的肩頭,復又以手撫朱允炆之頂,嘆息,“咱一直怕你坐不穩江山,因你生性怯懦又無主見,究其原因,倒是怪咱了,咱沒讀過書,想著要兒孫不能像咱一樣讓人笑話,但這聖賢書讀多了,人卻也傻了,今日你有此番見解,咱很欣慰,只可惜,咱已經時日無多了。”

喘口氣,朱元璋又說道,“今時今日,你幾個叔叔羽翼已成,除了咱,他們是不會服你的,為國家安穩,削藩勢在必行,但自己的孩子咱最了解,你那幾個叔叔,都是隨咱跟逆元打生打死出來的,他們不會束手就擒,屆時免不得一番兵亂,尤其是你四叔,這個小崽子你要多提防,唉,說到底,都是咱無能,沒能給你留下一個穩固的江山。

好孫子,你要原諒咱,咱老了,你父親和幾個叔叔死的時候,咱心裏疼啊,咱當初可以狠下心殺掉那些手足兄弟,卻再也狠不下心殺掉自己的親生骨肉了,咱給你留下了這江山,卻也給你留下了對手、敵人。”

朱允炆輕輕搖了搖頭,堅定地說道,“爺爺言重了,爺爺既是一個好皇帝,也是一個好父親,歷史會予爺爺以公正評述,至於孫兒,爺爺大可不必憂心,孫兒儲君之位,是爺爺告祭太廟列祖列宗,明發聖旨昭示天下所定,大義盡在孫兒之身,假日孫兒繼位,自乃天下萬民人心所向,所以,孫兒沒有對手,四叔他們,也不配做孫兒的對手!”

朱元璋以目視朱允炆足有片刻,方才仰首大笑,“咱孫兒帝王之勢成矣!想不到區區旬日,咱孫兒已是迥然不同,好!好!好!咱放心了,咱可以去見列祖列宗和你奶奶了,本來咱遺詔都寫好了,要令你的王叔們不可回京吊唁,恐其暗結朝臣,現在看來,不需要了,哈哈,讓他們都回來!統統回來!回來朝拜新帝,讓他們親眼看看新帝之氣魄,讓他們知道,咱的這雙眼,沒瞎!咱選出來的,都是個頂個的人傑!”

朱元璋復又大笑少頃,身體一頓,頹於榻上,近侍喚了兩聲未得回應,以手輕觸,面如土色,哀號起來。

“皇上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