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9章 沒時間(第3/3頁)

這麽說吧,就算諾貝爾先生還在世,估麽著看人都沒他這麽準。

現在一批華夏最優秀的科學家認為王宇飛的成就必然超過愛因斯坦,這得是多高的評價?

這些成就還真不是譚谷祥道聽途說。

因為近期央視節目組上了一個科普專欄,經常會邀約華科院的一些科學家作為嘉賓上節目,為大眾深入淺出的做一些科普,人家來一趟央視做節目,如果恰好碰到飯店,時不時的還會安排一頓飯局,在飯桌上王宇飛是近期最常被這幫科學家、教授們提及的名字。

也包括這些評價,都是譚谷祥親耳聽到的。

而且這些飯局基本上都沒怎麽喝酒,不存在說醉話的情況。

這種人,就算不理央媒也是有道理得。

碰到狠人,得服軟。

……

在跟約翰·馬丁尼斯討論了兩天,修改了一些小細節,完善了自己的設計跟想法之後,量子芯的生產便即刻動工。

有一說一,雖然宇馨科技的量子計算機實驗室都是些具備科學素養的量子力學外行,但或者正是這個原因,實驗室的效率確實是極高的。

只要是王宇飛布置下去的任務,沒人有任何疑問,只需要埋頭去做變好了。

當然這也跟王宇飛布置任務的時候給出的要求夠具體,而且第一次動手時,他都會在旁邊時刻看著,隨時解決突發問題有關。

這也是讓曹師兄一行人最佩服王宇飛的一點。

一般來說,哪怕是一個項目的負責人,在該項目涉及到多實驗室配合的時候,很多時候也不是熟悉所有儀器的操作,尤其是一些新興的交叉學科,大多設備都是國外的,操作界面也都是純粹的英文,還滿屏幕的專業術語。

比如當年老高也不是所有設備都玩得轉。

但是王宇飛就不一樣,實驗室所有這些先進設備的各項參數恨不得記得比他們這些實操手還要熟,不同儀器的操作界面也都能看懂,而且在為某個目標為這些設備重新編程的時候,還總能一眼找到問題所在。

這就非常強勢了。

就好像今天,大家開始琢磨量子芯的制造過程,王宇飛也守在了實驗室第一線,盯著制造中儀器返回的各項數據。

正忙著,路余馨穿著防塵服走進了實驗室。

“剛才高老師給你打電話了。”

“嗯?”

“央媒想約個時間做個科普類專訪。”

“哦,沒空!”

王宇飛想都沒想便直接回絕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