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立院獨立(第3/5頁)

“眼看林姑娘要來了,還有薛姨太太一家,聽老太太的意思是不肯讓親戚到外頭居住的,這一來,就來了兩位姑娘——奶奶知道老太太慈愛,喜將女孩兒們養在膝下看顧,林姑娘自不必說,十有是要留在身邊養活的,咱們便只說薛姑娘罷。縱然薛姑娘有自己母親照顧,可同老太太的親外孫女兒前後腳來的,老太太便不好厚此薄彼,要養活這個,難道就只當看不見那個嗎?”

鳳姐聽到此處,指著杜雲安對平兒搖頭:“她說了這一軲轆的話,原來是怕又來兩個小姐,更逼仄了她!”

“好丫頭,你倒不必擔這心,若果真人多了,老太太少不得讓姑娘們別處居住。”鳳姐不覺著老太太會把薛家表妹也留在跟前養活,這薛家來的不巧,正趕上林姑媽過世,老太太能喜歡才怪呢。最大的可能就是一杆子將幾個姑娘都支出去,只留下林表妹在身邊養活。還有寶玉,這個小祖宗也必然不舍得叫他出去。

杜雲安當然知道鳳姐猜的極準,不必加一個薛姐姐來擠,只需林妹妹來了,賈母就將三個孫女挪到王夫人房後的三間小小抱廈裏居住。什麽是抱廈,就是正房向前或向後接出來的小房子,比廂房還狹窄。榮國府傳到現在,子孫不及祖上昌盛多矣,那麽些鎖著不用的樓閣院落有多少,只看那書裏頭大觀園的占地就知道極大了。雖則大觀園還並入了東府會芳園和賈赦院子的一小部分,但榮國府出的這大半地方可並沒涉及上院和正院等這些房舍,可知榮國府裏日後要改建並入大觀園的那些地點現在還空著呢。

空著這麽大的地方不用,反叫姑娘們擠到抱廈裏去,杜雲安總也想不明白。怪不得那書裏叫姑娘們擇大觀園裏的一處軒閣居住時,小姐屋子裏從上到下都那麽高興,也無怪乎書裏的迎春到死最記掛的居然是‘在園裏舊房子裏住得三五天,死也甘心了’——雲安心想,迎春和自己現在一樣,不知在多少個屋子住過,唯獨那能當家做主放松心境的地方才是認定的“家”,比如紫菱洲之於賈迎春,比如外城那所樸實無華的小房舍之於杜雲安兄妹兩個。

“奶奶知道我的心。”杜雲安笑道:“姑娘們日後越來越大,早晚得挪出上院去,只是這卻是個叫老太太轉移精神的好法子。”

鳳姐來了興趣:“怎麽說?”

雲安笑道:“我聽上院裏的老媽媽說,老太太最會收拾屋子,幾年前也最愛收拾布置居室——姑娘們也正是該學這個的時候了,二姑娘過了年就十三了。若是能請老太太指點一二,豈不比成日裏在屋子裏思念姑太太好過些?”

平兒道:“二姑娘過了年就十四了,你可別記錯了!”雲安撓頭,她是鬧不清這些‘古人’虛一歲虛二歲的講究。

鳳姐因笑:“法子是好法子,只是不適用。你怎的也糊塗了,姑太太才去了,老太太哪兒來的閑心替孫女們收拾屋子呢?倘若我巴巴去告訴,老太太不知怎麽惱呢。”

此時一旁聽她們說話的平兒接過小丫頭豐兒捧過的洋漆小茶盤來,給她們添上茶才在炕沿上和雲安坐一處了。

鳳姐笑道:“嘗嘗這秋露白。”

杜雲安品了一口,垂下眼睫,心中暗嘆一聲。原來南邊李家茶園產的秋露白,不止鳳姐得了十罐兒,雲安得著的時候還在鳳姐前面呢,裝差的罐子不如這裏銀制的講究,可份量卻更多,甚至茶味也略好了一點兒——李夫人是個實心人,但凡放進她心裏的,總能照顧的面面周到。

“奶奶。”雲安放下小茶盅,接著道:“若只有幾位姑娘,的確不合時宜,也沒有親姑母新喪,侄女們興師動眾的道理。只是林姑娘也來,老太太正要為她做些事情才好排解心情呀。”

“林姑娘小小一個女孩兒,雖說若得在老太太院裏養活日後對她有好處,可這一老一小,一個失女一個失母,正是最悲痛的時候,湊到一起豈不是雙份的傷心。只怕兩個人一對眼,就要抱頭哭一場,時間長了還了得?這老太太和林姑娘的身體也受不住啊。”

王鳳姐一想,也忍不住頭痛,的確如此,這原是她沒料想到的。

杜雲安說的是心裏話,今時不同書裏,書裏的時候賈母有時間緩過來,等黛玉進京的時候已經調整好了情緒,如今卻不然,她乍聞賈敏亡故的消息,在最難過的時候見著‘水做的’林妹妹,恐怕真會哭出病來。或許賈母扛得住,但林妹妹卻不一定了,她也和賈母現在所處的境地一樣,根本沒來得及緩解喪母之痛。

“況且老太太年高,林姑娘也還小,照顧著也費心神。”平兒也說。

雲安見話就要到了,因而直白道:“姊妹在一處卻更好,一來二姑娘長幾歲,性兒也好,平日也習慣照顧妹妹們;二來小姐妹之間有話聊說,林姑娘對著姑娘們反而能將傷心思念說一說,省的她為孝順老太太憋在心裏反而更傷身;第三,說句冒撞該打的話,二姑娘的生母也沒了,只有她最能體會表妹的心,這些她都扛過一遭兒來了,她說的林姑娘許是更能入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