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第2/2頁)

宇智波泉奈噗嗤笑了,挖苦道:“你還是操心操心你自己吧,老是跑來跟我和斑哥擠一桌。”

千手扉間面無表情,真叫一個鐵石心腸。

話題不知不覺歪了。

“我認真考慮過,也認為建立海港發展海上貿易最為快速,鼓勵商貿的一系列政策就是試驗點最大的特色。酒香不怕巷子深,商人最愛投機,肯定不會錯過這樣的地方。”虞蓉一臉嚴肅的把話題拉回來,“也不需要柱間特意去走漩渦一族的關系,這邊做好宣傳就行。”

先把榮之國準備大力發展一個商業之城的消息傳出去,宣傳各項鼓勵商業的措施,再由政府出頭,扔出商業建設計劃,讓感興趣的商人自己過來投標。

這一投標,讓虞蓉發現了不得了的東西。

原先她一直以為這個世界完全就是古代社會,生產力低下,科技發展落後所以制定商業建設計劃的時候其實藏了幾分心思。讓榮之國的發展依賴萬屋是不行的,但可以搞一些工業發展初期的資料過來,有了技術自己搞發展,掀起這個世界的工業革命,大力提高生產力,能少走許多彎路,發展的也比較穩,扔出去讓人投標的商業計劃其實是需要工業來支持的,與其說是讓人投標,不如說是展示,但萬萬沒想到,她以為不會有人投標的項目居然真的有人來投了。

也因此發現,原來這個世界並不是全然的古代社會,其實是有工業科技的萌芽。

就從建築方面來說吧,明明廣大勞動人民居住的基本是泥磚茅草房,她扔出的商業建設計劃裏準備建造幹凈結實的水泥磚房,給每個房子按上玻璃窗,結果真的有人來投標,而且投標的計劃書還蠻符合要求的,大致上能滿足她的要求。

這個時代原來是有玻璃的!

玻璃制品也比較豐富了,安裝窗戶制定玻璃櫃全都可以。

本以為走個過場,依照古代社會的水準根本無法滿足的建設計劃,被投標的投走了七七八八,這讓虞蓉重新認識了一遍這個世界的科技水平。

通過被投標投走的項目來看,雖然廣大勞動人民處於極端貧窮的狀態,一貧如洗什麽都沒有,但科技技術可能已經有十八世紀工業革命初期的一些影子,也就是說,有錢有權的上流人士所享受到的生活,和底層人民是極度割裂的,差了好幾個世紀呢。

有錢人能夠享受到科技萌芽帶來的好處,底層人民卻連一件像樣的農具都沒有,如此兩極分化。

照理來說,有這樣的科技萌芽應該發展工業革命才對,推動社會發展,提高生產力,怎麽都不應該是虞蓉現在看到的這副貧窮落後的樣子,現實就是沒有發展成工業革命,而且這些技術只有極少數一份人能夠享受到,屬於高端人士才能享受到的特權,也因此價格都不便宜,底層人民別說是見到了,連聽都沒有聽說過。

為什麽會有這麽大的區別,大概需要社會學家研究一下吧,或許工業革命的開始具有一定的偶然性,之後一發不可收拾,如雪球一樣越滾越大,而這個世界沒有發生這樣的偶然性,或者說因為社會背景的因素其發展的動力和偶然性被直接扼制了,局限在很小的一個範圍內,無法普及推廣。

要不是榮之國是以政府的名義出面,那些人還真不一定會來投標,一般人真享受不起這些技術服務,不過,他們也是看到了其中的商機,才會被吸引過來。

商人喜歡投機,消息也廣,把榮之國掛出來的商業建設計劃仔細一琢磨,那眼睛頓時就亮了,感覺到莫大的商機,再看看那些鼓勵商貿的措施,心動不如行動,可不就屁顛屁顛的過來了,就算分期付款也樂意。商人的嗅覺告訴他們,要是能夠建設起這樣一座海港,必定會成為海運界的新寵兒,趁著時機趕緊來占個位置,以後怕是想擠都擠不進來。

在這個時代,想要當一個成功的商人絕對少不了冒險精神,不然外面兵荒馬亂的,沒點膽子壓根不敢走南闖北啊,然後還得有眼光和運氣,富貴險中求嘛。

看著被投走的項目,虞蓉覺得自己對未來的發展預估或許可以更加樂觀一些,多挖掘挖掘,說不定還有驚喜呢。

掛個蒸汽機的項目,看看有沒有哪個人才能夠造出來。

造不出來沒損失,能造出來絕對是大驚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