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章(第2/2頁)

不過好在讀書人比一般人重禮儀,見面比較謙讓,所以閣中人雖多,倒也沒顯得太過擁擠。

而林泉和幾個夥計,則分別在三種商品前,幫眾人介紹,購買。

因為之前風油精、放大鏡都已經在各書院上了,林泉就讓四個夥計守著,而林泉則自己站在紙前,想著等會賣時順便觀察一下眾人對紙的看法。

屋裏進來的人雖多,不過大家都是男人,購物比較明確,都是先去風油精那,然後有老花眼的去看看放大鏡,買完自己需要的,才在屋裏四下隨便看看。

所以林泉一開始倒是很清閑,也有機會看著大家買東西。

林泉發現,風油精是真的好賣,大概由於風油精是消耗品,許多學子都十瓶二十瓶甚至幾十瓶的囤,而放大鏡就差了許多,只有幾個買的,其他的應該大概是已經在書院買了。

看來連鎖店主打風油精果然是正確的。

眾讀書人買完自己想要的東西,就開始在店裏轉起來,當然也有些是看到林泉,過來打聲招呼,然後眾人就看到林泉身後一摞摞的紙。

“林品閣居然也賣紙?”過來的幾個讀書人有些驚訝。

林泉知道林品閣前兩樣都是奇奇怪怪的東西,眾人對林品閣都印象都定位在新奇上了,猛一看到天天常見的東西,反而感覺不真實。

林泉笑道:“各位勿奇,這可不是各位常用的宣紙,這是林品閣特有的書畫紙。”

說著,林泉每種抽出一張給幾人看。

幾人聽了新奇,忙湊過來看。

現代人認不出宣紙和書畫紙,是因為現代人用真宣紙本來就少,甚至許多人壓根沒見過真宣紙,可古代的讀書人卻不同,這些人經常用宣紙,所以仔細看兩眼,都不用上手,幾個人就驚訝道:“果然和平日用的宣紙有些差異。”

後面許多人聽到幾人驚訝聲也圍了過來。

“林掌櫃,這是什麽紙?”有人忍不住問。

林泉笑著說:“這是書畫紙,和宣紙相似,也有生、熟、半生半熟之分,只是材料有些不同,不過用起來效果差不多。”

聽說和宣紙一樣,幾個讀書人的好奇心頓時被引了起來,幾個人忍不住說:“不知林掌櫃可否讓我們試試?”

林泉笑道:“在下正有此意。”

林泉把紙遞給他們,然後指著一旁早已準備好的筆墨。

幾個讀書人當即準備試一試。

幾人沾了沾墨,提筆在紙上寫了幾個字,甚至還隨意作了個畫,這一看,頓時更為驚訝。

“這紙居然用起來和宣紙十分相似,生熟感覺都不差。”

林泉聽了,笑了笑,“效果確實有仿宣紙之能。”

“這紙多少錢一刀?”幾個人迫不及待問道。

“十文一張,一刀一兩銀子,一次買五刀送一刀。”

“十文一張,當真!?”一群讀書人聽了狂喜,頓時雙眼放光的看著林泉。

林泉笑了,“林品閣的招牌在這,我難道還會說話不算數。”

一群讀書人頓時大喜,忙都過來挑紙。

林泉站在一旁,看著一群讀書人興奮的在那呼朋喚友的選紙,對眾讀書人的反應毫不意外,現代人見古代留下的書畫都是宣紙,以為古人練字寫字作畫都用宣紙,這其實是錯誤的,古人其實只有在比較正式的場合作文章作畫才舍得用宣紙,而平常讀書練字寫字,窮得一般用樹葉、草紙,富得一般用黃麻紙。

至於原因,宣紙太貴啊!

古代一張普通的宣紙,都要幾十文,如果開個詩會,可能光紙錢,就得幾兩銀子,這也是讀書人為什麽開詩會費錢的原因。

這還只是普通宣紙,要是那種有名氣的宣紙,如大名鼎鼎的澄心堂,連皇帝賞大臣,都論張賞。

因此古代只要不家裏富的流油,是不可能天天用宣紙的。

甚至如果用宣紙做完自己的大作,一般還會送去裝裱,這才是傳到後世都是宣紙的原因。

所以一聽到林泉這紙質地如此白,還如此便宜,真容不得這些讀書人不激動。

一兩銀子一刀(100張),那豈不是意味著以後開文會,一兩銀子的紙就綽綽有余。

於是,凡是來的讀書人,幾乎都買一兩刀回去,甚至還有些讀書人無師自通學會拼團的,幾個人合買五刀,這樣就可以多得一刀,幾人平分。

一個上午,居然將林泉采購的所有書畫紙搶購一空。

而許多來晚的,看到同窗手裏拿得紙,頓時悔得腸子都青了,忙堵著林泉問還能有麽。

林泉當即保證多得是,不用急,其後紙送來,會直接送到各大學院的分店,一個價。

眾讀書人這才放下心來,紛紛回去,打算回去就催著自己書院的林品閣快來提貨。

眾讀書人一走,林泉就麻溜回現代進貨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