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章 【事父至誠】(第2/3頁)

自古以來卷入建儲風波之中的武將都鮮有好下場,比起摻和這些明爭暗鬥,他還是更喜歡帶著人在戰場上沖鋒陷陣。

至少那時候敵我分明,只管殺過去就是了,用不著考慮太多。不像眼下這種情況,你站哪邊都有可能惹曹操不喜!

罷了,武將只管武將的事就好。

張遼平靜地說道:“遼不會特意向陛下稟報此事,只是陛下若向遼問起,遼也不會隱瞞。”他沒再多說什麽,命人將曹植的佩劍奉還。

曹植得了張遼這句話,心放下了大半。

他回去後對隨行侍衛耳提面命,讓他們下次務必攔住他,要不然真出了事可能他只會受些不痛不癢的懲罰,他們卻是要掉腦袋的!

聽曹植這麽一說,眾侍衛心中凜然,喏然應是,都知曉此事斷不能向曹操稟報。

曹植又去打聽昨日受傷的士兵家住何方,親自登門前去致歉,還送上不少禮物,讓他把其中一部分轉交給昨晚守城門的同僚。

士兵見曹植堂堂皇子做出這樣的姿態,哪裏能泰然承受,當下表示自己的傷不礙事,心裏對曹植也大為改觀。

誰沒個犯錯的時候?

許多人犯了錯興許根本不會承認,曹植能登門賠禮已經遠勝於許多眼高於頂的達官貴人了!

曹植把事情一一處置妥當,心裏卻還是不太踏實,找來丁儀秘密說了此事。

丁儀說道:“子建勿憂,此事並未釀成大錯,眼下既已了結此事,歸去後你主動向陛下坦誠便可。”

曹植皺眉:“為何還要與父親說起?”他去懇求張遼不要聲張,心裏想的就是希望暗中壓下這件事,不想這件事傳到曹操耳中!

“只要子建你事君事父至誠,些許小錯又算什麽?知錯能改,善莫大焉,陛下豈有再追究的道理!天下沒有不透風的墻,這次隨行之人中可是有不少與鄧侯他們相熟的,焉知他們不會得知此事暗中告知鄧侯他們?”丁儀目光中帶上幾分銳利,“何況從張將軍的話來看,他也沒答應幫忙隱瞞。倘若陛下問起子建你在江陵的表現,張將軍他肯定會據實以告。到那時候,子建你才真正危險了!”

真要被別人把事情捅到曹操面前去,曹操肯定會覺得曹植連這點小錯處都遮遮掩掩不承認,往後真犯了大錯豈不是會釀成大禍?

曹植聽了丁儀這番分析,心中豁然。他說道:“是我想岔了,我不應該有僥幸之心。”曹植執著丁儀的手感慨,“多虧有正禮你在,要不然我真不知該如何是好!”

丁儀道:“你我相識多年,本就應當肝膽相照、同心相親,何須說這樣的客氣話?”

兩人一番商量,曹植的心終於安定下來,再次振作精神前去尋訪江陵名士。

平日裏他雖還是時常應邀參加各種宴飲,卻著意讓人提醒自己不要貪杯,總算是順順當當地把事情辦了下來!

與此同時,曹沖已經離開譙郡,抵達徐州境內。

比之譙縣的安定寧和,徐州看起來要荒涼許多,哪怕從江東遷了不少人過來屯田,徐州境內還是顯得十分荒涼。

曹沖知道這種情況很大原因是當初曹操為報殺父之仇下令屠城,再兼之那些年饑荒不斷,導致徐州一帶幾乎人煙滅絕。

要知道史書對於那幾年的饑荒用了很嚴重的三個字:人食人。

好在去年遷來不少江東百姓,土地利用率好歹大大提高了,舉目望去一片青翠,曠野上也有了裊裊炊煙。

要真正恢復元氣,還是得慢慢來。

曹沖住進州學之中,照例派人出去宣講。

趙雲感覺徐州氛圍大不相同,又考慮到徐州這邊多江東人,所以更是寸步不離跟著曹沖。

曹沖也察覺了趙雲的緊張,也沒有到處亂跑,只在必須前去拜訪當地名士時出門。

周瑜倒是被不少人認了出來,只是見周瑜與朝廷的人走在一起,不少江東人心裏都有些不敢上前搭話。他們的江東周郎,終歸還是改投魏朝了吧?

也不是所有人都不敢登門,這日周瑜還沒隨曹沖出門,便有人找上門來,竟是個老熟人,叫顧雍。

顧雍過去很受孫權重用,孫權在外練兵以及征戰,他便為會稽郡丞,代理太守政務,可以說是負責坐鎮江東大後方的人物。

由於顧雍在江東的影響力也不小,因此孫權降曹以後他便被調離江東,安排到徐州管理民屯。他得知周瑜跟著鄧侯到了徐州,思量兩日還是一大早登門,想見一見周瑜這位昔日江東大將!

兩人見上面,顧雍見周瑜一語不發,不由譏諷道:“聽聞鄧侯乃是當今陛下最疼愛的兒子,周將軍與鄧侯相善,想來飛黃騰達之日不遠了吧?”

他向來沉默寡言,可這一刻卻憋不下滿心悲憤。

周瑜聽顧雍這般譏嘲,也不在意。他笑著說道:“瑜已無職務在身,元嘆先生這稱呼該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