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 【不扶也罷】(第2/3頁)

荀意並不隱瞞,淺笑著說道:“他托行商之人把信送到大同書肆那邊,書肆的夥計再送到我們府上來。”

許是因為有了自己的送信渠道,曹沖送回來的就不只是信了,還有五花八門的小玩意。

荀意還在裏頭發現了做成白菘形狀的鎮紙,曹沖說是早前去南陽時做好的,他當時聽說南陽多玉,特意去轉了轉,一眼便相中這玉,覺得它瞧著生機勃勃,又想到她喜讀書寫文章,這玉料做成白菘擺在她案頭正好,所以就讓人做了。

只是沒機會叫人送回來,如今一並稍給她。

曹沖讓人送來的都不是什麽值錢的東西,信裏也只是說“偶然看到,想要送你”,荀意心裏還是莫名歡喜。

荀意不知道旁人的未婚夫是如何的,只覺得曹沖這句話比什麽甜言蜜語都要動人,她現在看到什麽有趣的書、有趣的擺件,也不會不由自主地想到曹沖,想要與他分享這些東西。

見荀皺著眉頭,一副心事重重的模樣,荀意不由問道:“父親可是有什麽不順心的事?”

荀看著女兒稚氣猶存的臉龐,不願她知道朝中的紛紛擾擾。他搖著頭說道:“沒什麽,你安心與你母親學管家便是。”

荀意說道:“倉舒他年僅十四便已封了鄧侯,又素得丞相喜愛,日後肯定不會僅是個只有食邑的閑散侯爺。父親您若是什麽都不與我說,日後我如何應對各種局面?”

荀說道:“外面的事自有倉舒去解決,你只需替他打理好後宅之事便好。”

荀意見荀神色明顯帶著不容辯駁的決然,沒再多說什麽,依著荀的意思帶著空掉的瓷碗離開。

荀目送女兒離開,又拿起壓在案上那封信拆開,把自己寫的東西重讀了一遍。

他要說的話就是這些,不管怎麽修飾都沒有用,他並不希望曹操走向那條注定要讓許多人奮力反對的道路。畢竟,最初他們都是為了匡扶漢室才南征北戰,曹操這樣做豈不是重蹈董卓、袁紹他們的覆轍?

到時候天下人借機興兵作亂,他們前面的所有努力將會付諸東流。這樣下去,仗不知還得打多久才能結束……

他也知道自己可能說服不了曹操,可有些話他不說,可能就沒人敢到曹操面前說了。他必須要勸,否則他心裏不安寧,他不能眼睜睜看著曹操走董卓他們的老路……

荀獨坐許久,終是沒能改動半字,只能懷著沉重的心情把信封好,遣人送去給遠在荊州的曹操。

對於曹操想稱魏公之事,朝中諸人反應不一,各方展開了激烈的爭辯,不時還能看到有讀書人當街扭打起來,大多是一方說曹操狼子野心,另一方說曹操功在社稷稱個魏公怎麽了。

至於駐守許都的武官們,他們心裏都想跟著曹操去打仗立功,自是不會摻和這些事,他們只是默默站好自己的崗,順便給曹操遞點許都這邊的消息罷了。

曹操陸續收到不少來自許都的信,看完後都不動聲色地放下了,直至看到荀的來信,他才冷哼一聲,把信摔到案上。

他知道肯定會有人反對自己稱魏公,對此早有心理準備,只是沒想到荀會急吼吼地來打前鋒。

孔融這些家夥都只敢暗中謀劃,荀倒是膽大,直接就來信勸他不要這麽做。

現在他正悉心培養一支裝備神臂弓的軍隊,不出三五個月就能派上用場,到時候對江東用兵肯定大有用處。眼下他看周瑜他們攻打江陵就跟逗貓似的,只要張遼能守就好,用不著與他們較真!

若是他把江東也平定了,朝中肯定會有人想把他拉下來。

看看,他剛表露想要稱魏公的想法,就有那麽多人明裏暗裏跳出來作妖,以後劉協真的會真心敬重他這個功臣嗎?

他們怕不是會想方設法給他安罪名、想方設法要奪走他手裏的軍權。

這樣的事,自古以來可不罕見!

狡兔死,走狗烹;飛鳥盡,良弓藏!

哪怕是為一家老小的性命考慮、為跟著自己出生入死的部屬們考慮,他也必須再往前邁一步,保證軍隊能夠名正言順地握在自己手裏!

曹操覺得自己的心沒有變,等他平定天下,必然會推廣新糧種,封賞功臣,修建學校,改變昏聵不堪的朝廷,讓天下百姓過上好日子!

至於漢室還要不要扶,就看他們願不願意順應這番改變了。

若還是滿朝昏昏,沒一個想幹正事的,又或是人人都對他誅之而後快,絲毫不念他多年征戰之功,那這漢室不扶也罷!

曹操神色陰沉不定,最後又拿起荀的信重讀了一遍,只覺胸臆之中騰起一陣憤然怒氣。

文若啊文若,你一心為漢室考慮,又何曾為我考慮!

曹操提筆給劉協寫了第二封信,表示我不是在和你商量,說反正就是要當魏公,你若不下旨我直接班師回朝與你好好說道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