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5章

劉協目光在馮玉面上打個轉, 有些事情心知肚明,只笑道:“你這碎銀子,怕是也要送出來了。”

馮玉提著心, 笑問道:“陛下此話怎講?”

劉協笑道:“你怕是還不知道。江東長公主如今正在吳地捉人, 去買她侍女織就的錦緞。以你持節都督的官位,少說也要買它一寸。”寸錦寸金, 若馮玉當真是靠俸祿過活,也不是一筆支出了。

馮玉放下心來, 面上的笑容也舒展開來, 道:“江東長公主殿下的事情,臣就算是身無分文, 也要前去捧個人場的。”

伏壽本是計劃著造出多架提花機來, 供給女工紡織, 出來的錦緞, 通過皇帝派趙泰開辟的商路, 販賣到傳說中的大秦去。當初伏壽在長樂宮中, 是聽蔡琰說過關於大秦故事的, 據說在大秦不產蠶絲、大秦人也不會紡織, 但是當地的達官貴人極愛織物,錦緞到了大秦,能賣出在大漢十倍百倍的價錢。伏壽素來信服蔡琰的見識, 後來也問過前往安息等地的商人, 知道確有此事。她原本以為商路通後,她可以大量賣出錦緞,以此付給織女工錢。伏壽算過這筆賬,一個織女紡錦緞所得,除去花費, 所得盈利,是男子耕種百倍之多。她幾乎不用費什麽力氣,就能給織女開出十倍於男子的工銀。

因從前與母親陽安大長公主關於“女人”該做什麽的爭執,伏壽格外留心世上女子究竟以何某生。

伏壽從長安一路東行來到吳地,路上所聽所見,感觸頗深,那就是只靠種地,女子是逃不脫依附男子這命運的。但若是紡織,女子所得不輸於男子,便有了她的底氣。尋常紡布,是一種收入。若是會技藝,能紡錦緞,則又是另一種更高的收入。這就是她當初求皇帝賜給會造提花機工匠的原因。

後來會造提花機的工匠來了,工匠所需的材料孫府也給備齊了,學會技藝的織女也召集了,絕美的錦緞一寸一寸織出來,然而朝廷通往大秦的商路,也沒能如計劃中那樣通行。

皇帝曾經提出來,要以中央或皇帝的私庫來收購她產出的錦緞。但伏壽清楚不管是中央的財政還是皇帝的私庫,都並不寬裕,就算有金銀,原也不是為了備著買錦緞的。若不是經營者是她,皇帝絕不會有此提議。伏壽於政府財務大約並不精通,但有一點她很清楚,那就是最好不要讓皇帝吃虧,這不會引來什麽好事兒。所以伏壽堅持拒絕了,把目光轉回到吳地來。

她當初會有這個念頭,也是因為見到地方上的豪強大族,出入奢侈,有時候就連隨身的仆從都著錦緞綢衣,真正是戰亂之下禮壞樂崩了。

既然這錦緞暫時賣不去大秦,倒不如在吳地試試看。

伏壽往吳地的豪強大族官員之家,力推錦緞售賣。

於是便有了皇帝問馮玉的話。

只是因為朝廷在吳地分田改革,吳地的豪強大族在朝廷兵馬強壓之下,不死也脫了一層皮,從前家產萬頃,如今不過十頃,誰能真從容淡定面對?如張溫這等領私兵而起的,是兵敗就死了;還有一等雖未起兵,但心裏著實憋屈窩囊,其中年長些的,幾個月間連氣帶怕,一病也死了;還活著的,要麽噤若寒蟬、要麽靜待時機,但幾乎都對朝廷充滿了怨恨,也不會買江東長公主的賬。只有如朱奇這等人家,因為手上經營著販鹽的生意,雖然被收走了土地,仍有大額的進項;而因為有生意,也就意味著和氣生財,至少不能跟朝廷擰著來,所以少不得捏著鼻子買了兩丈。除了販鹽販鐵的大商戶之外,伏壽的錦緞想要再往民間別處是售賣,的確是艱難了。她目光一轉,便又落在了官宦人家。就如同馮玉一樣,在這個兵荒馬亂的年代裏,手握實權的官員,不管是本心還是無意,總是能積攢下許多金銀之物的。

伏壽也有分寸,她不往那低階家貧的吏員中去,只在孫權相熟的周瑜、張昭、魯肅等人府中下功夫。兩三年下來,伏壽清楚吳地這些官員之中,哪些富得流油。

這等事情,丈夫素來是最後一個知道的。

所以當孫權在張昭府中,被張昭拉到一旁,聽聞此事時,便愣住了。

張昭苦笑道:“江東長公主殿下今日可是手頭緊了?昨日母親又罵了一通,說我不孝,非得要殿下手下織女做出來的錦緞,說這種錦緞做成的被面,蓋著延年益壽。我一問之下,才知道殿下的侍女幾日前過府來探看過我母親……”

孫權還沒反應過來。

“這……吳侯,不是我有意推拒。只是現下形勢如此,家中田地也都分去了,只靠俸祿養活這一大家子都艱難,更何況還要綾羅綢緞?”張昭道:“我實在囊中羞澀,只能買兩尺錦緞,給老母親縫在被面上,還請吳侯轉告殿下,請殿下不要怪罪於我。”他雖然口口聲聲說是請罪,但孫權也不是傻的,自然清楚這是在“問責”於他,要他回府去處理江東長公主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