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3章

下山途中, 溫熱的陽光曬在劉協背上,烘得他渾身都暖融融的,只覺通體舒泰, 疲倦全消。

“朕半年前接到黃月英送來的銅活字, 轉交給長安的毓兒,要他督辦中央書局。”劉協想到什麽就同曹昂說什麽, “毓兒前番來信,邀朕回長安檢閱書局, 大約是已經做得差不多了。朕當時沒有在意。”因為盧毓這樣的請求, 就好比馮玉時時向他表達不舍一樣,在長安的盧毓、楊修等人也時常向他表達思念之情, 時時詢問他什麽時候回長安, 偶爾也會要求前來。劉協一概是拒絕了, 要他們在長安安心做事。

曹昂留神聽著, 發間淡黃的野花隨著他下山的步履微微輕顫。

“昨日毓兒的信又送到, 還是要朕回長安。”劉協眉心微微蹙起, “朕也不知道為何, 總覺得他有事情瞞著朕。”

“盧小公子有事情瞞著陛下?”曹昂微微一愣。

劉協自失一笑, 道:“朕也說不好,總覺得他急著要朕回去,不只是為了檢閱書局一事。尚書台的老臣們時不時也是來信, 要朕回去, 朕不理睬他們。近來德祖(楊修字)來信也少了……”他羅列了一些事情,雖然仍是笑著,但眉心的褶皺深了些,嘆了一聲,自己開解道:“大約是朕離開長安, 的確是有些久了。”從各方來信裏得到的消息,怎麽都比不了自己親眼所見、親耳所聽來得真切。

曹昂思索著,道:“蘇危將軍那邊看來,情況還是安穩的。”至少長安沒有動兵這一件事,是可以確認的。

但就算是沒有動兵,也還是有很多危險的可能。

劉協沉吟道:“朕在吳地也已經大半年了,稅制改為戶調,倒也罷了。但是這分田之事,牽連甚大,朕還是要往各地去安撫的——也是時候該離開吳地了。”

曹昂道:“陛下一走,吳地怕是要亂的。”

吳地此時分豪強大族的田地,給山越之民和原本無田的佃戶流民,如張溫這樣領八千私兵悍然反擊的,不在少數。如今吳地沒有大亂,是因為有荊州兵馬佐助,有皇帝聖駕在此,被分走了田地的豪強大族清楚,若是此時鬧起來,那就還是張溫的下場——闔族一個都活不了,族中一分土地都留不住。所以他們是在啞忍,但他們的勢力還在。就算是被孫策所殺的許貢,尚且還有三位為他復仇的門客。此時的豪強大族,在自家子弟之外,也有關系緊密的部分門客佃戶,只要等到朝廷的兵馬一退,他們就會卷土重來。到時候新分得土地的山越之民、流民和原本的佃戶,在這種武裝鬥爭中,是很難戰勝裝備精良、有組織的豪強大族私兵部曲的。而屆時要依靠吳地本身的兵馬,卻也顧不過這麽多處來。

總的來說,若是朝廷兵馬這一二年內一退,豪強大族的部曲私兵就會死灰復燃。

但朝廷兵馬在此盤桓已久,就算聖駕仍然在此,分田的事情流傳開之後,荊州兵馬怕是也不能久留了——荊州境內說不得還需要兵馬呢。

劉協眯了眼睛,低聲道:“你擔心的事情,朕都明白。既然如此,不如引蛇出洞。”

“引蛇出洞?”曹昂微微一愣,已經領會了皇帝的意思,想到即將到來的慘烈局面,覺出傍晚秋風的寒意來。

皇帝要離開吳地的消息在幾日內傳遍了吳地。

“你要出海?”行宮內,劉協望著跪在階下的袁熙,有幾分詫異。

劉協原本就在考慮從吳地造船出海的可行性,收到趙泰來信、得知經陸路往大秦不通之後,更是堅定了派人南下出海的決心,前幾日與曹昂重陽登高求壽的時候,也透露了一點想法。隨後曹昂便著手去辦理此事了。只是誰都沒想到袁氏二公子袁熙會主動要求接了這差事,要求出海南下。要知道這時候出海在大部分人眼中看來還是很危險的,海上風浪滔天,誰知道會發生什麽?一旦發生意外,只能葬身魚腹,親人連最後一面都見不到——更何況是去探尋未知的航路。這就算是從小長在海邊的人也要掂量一二,袁熙這樣一個生在平原,長在北地的人,怎麽會主動要求乘船出海呢?

袁熙是年已經十八歲,此前因為妻子甄宓被曹丕擄去一事,曾與曹丕大打出手,直鬧到皇帝面前。最後皇帝各打五十大板,要曹丕與袁熙都做了禦前郎官,又要甄宓去往長安侍奉萬年長公主。袁熙當時怒發沖冠,雖然敢於與曹丕動手,但這近一年來,他冷靜下來後,認清了形勢。他雖然與曹丕爭著同一個女人,然而地位卻大不相同。曹丕是天子信臣曹昂的二弟,父親是炙手可熱的新冀州牧,不出意外日後中樞理政,大好前程。而他袁熙,父親是妄圖反叛而死的袁紹,哥哥袁譚如今跟在曹操身後,借著從前袁氏在河北的一點民望,為皇帝安撫百姓。他與曹丕雖然都是禦前的郎官,看似平起平坐,可同僚之間也好、長官之中也罷,對他和曹丕幾乎都是兩幅面孔。比如荊州的持節都督馮玉,見了曹丕,都是口口聲聲“我與子脩兄弟相稱,你就也是我的二弟”,但恐怕並不在意他袁熙是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