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5章(第2/6頁)

“朕那日召見吳郡大族,”劉協思量著道:“記得陸家來的是個小少年。”

曹昂道:“陛下記得不錯。滬江太守陸康幾年前就病故了,隨後長子也辭世,只留下一個幼子,就是那日來見陛下的陸績。陸績年幼,現下是比他大六歲的侄子陸遜在幫他支撐門戶。這陸遜少年喪父,原本跟隨祖父生活,幾年前祖父也去世了。所以陸氏這兩枝,現在只剩了陸績與陸遜這對年少的叔侄撐著,底下的都還是些孩子。”

“朕想起來了。那日陸績退下後,一旁有位年紀稍長的少年領了他去,那該是陸遜?仿佛有十七八歲的模樣。”劉協記起了那天的細節。

陸績就是那個懷揣橘子的小少年。

原來陸績小的時候,曾隨父親陸康一同做客袁紹府上。

宴會結束後,陸績離開的時候,從他懷中掉出來兩顆橘子來。

袁術見狀,便嘲諷道:“你來我府上做客,還要拿我的東西嗎?”

陸績時年雖然只有六歲,卻口齒清楚道:“這不是為我自己拿的,而是因為家中母親喜愛吃橘子。我想著母親,便拿了這兩顆橘子。”於是眾人被陸績的孝心所感動,這件事情也就隨之傳為美談。

這便是有名的“陸績懷橘”。

現下與吳郡的另外三大氏族相比,陸氏勢力稍顯薄弱,因為家中長輩要麽戰死,要麽病老,如今外面說起來,竟就只剩了陸績與陸遜這一對叔侄倆。

其中陸績雖然輩分高,但年紀幼小,如今才只有十三歲歲,陸遜稍年長些,也不過十七八歲。

但是就像伏壽所說的,陸氏與朝廷是有淵源的,而且陸氏是與孫權是有仇怨的。這就非常巧妙,也正是伏壽說陸氏可用的原因。

談起陸氏,劉協與曹昂對視一眼,都覺得這是一個合適的選擇。不只是因為陸氏與朝廷的淵源,與孫氏的仇怨,而且也因為陸績與陸遜這對叔侄年紀不大,更容易影響感化。

伏壽見皇帝對陸氏有印象,又說道:“雖然陸氏現在看起來家族凋敝,但是陸遜與陸績這一對叔侄都是極有才華的。”

當初孫策在的時候,對包括四大家族在內的吳郡地方豪族一力趕殺,不願意采納任用其中人員。雖然爭取到了地盤,但也結下了仇怨。最後孫策自己也死在這上面。

但是自從孫權上來之後的一年多時間裏,他就一直在與周瑜商議是否要重新啟用這些家族的人員。

而伏壽作為孫權的枕邊人,曾聽孫權提起過陸遜與陸績,知曉其中陸遜長於武藝,陸績雖然年幼,但是常常語出驚人,不可小覷。她把自己聽聞的故事告訴皇帝,道:“當初設宴,張昭等人都在席間,論及天下未平,須用武力征戰四方。當時陸績年幼,坐在最末席,卻大聲道‘當年管夷吾在齊桓公下任相,九聚諸侯,一統天下,不曾用兵車。正所謂,遠人不服,則修文德以來之。’張昭等人以為此子不凡,吳侯也印象深刻,曾對臣說過當時情景。”她頓了頓,又透漏道:“吳侯近來將啟用豪強大族之後,以臣看來,他是極賞識陸氏叔侄二人的。”

劉協說道:“陸氏可用,朕記下了。既是江東長公主誠薦,看來朕要找個良辰吉日,見一見這一對俊才叔侄才是。”他的口吻是輕松的,仿佛只是見兩個新朋友那麽簡單。

曹昂聞言,在旁應道:“臣也記下來了,為陛下擇日安排。”

他們君臣二人一唱一和,已是習慣了,不覺得有什麽。

伏壽坐在對面看著,卻忍不住有些羨慕,就是她這二年著力培養的心腹侍女,總也是有不能逾越的隔閡,但看皇帝與曹昂,言語倒還是其次的,關鍵是兩人之間流淌的氛圍,不是常年相伴,決不能如此從容自在。

劉協這次真看不出伏壽在想什麽了,他自己想了一想,忽然望著伏壽又道:“以江東長公主之見,朝廷與吳地之間還有周旋的余地嗎?不到萬不得已的情況,朕實在不想折損了吳郡諸多俊傑。”

伏壽萬萬沒想到,在了這樣的情況下,皇帝還有惜才之心。

她素來是知道皇帝寬和的,但是怎麽都沒有想到皇帝寬何至於如此地步。

今日皇帝既然來問她,想必是已經知道了周瑜、張昭與孫權等人的計劃。那麽皇帝還願意再給這些人機會嗎?

伏壽望著皇帝,輕聲問道:“吳地諸人想要脫離朝廷,難道陛下就不感到憤怒嗎?”

劉協微微一笑,他早已過了會為這種事情感到憤怒的時候了。初聽周瑜談起時,他只是覺得愕然,隨後又能理解。當然在朝廷的立場上,自然是要粉碎吳地諸人這計謀的。但是在周瑜等人的立場上,他雖然是皇帝,但也不是散發著王霸之氣的男頻主角,所到之處,別人都紛紛納頭便拜。周瑜等人想要與朝廷試試手腕,也在情理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