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4章 鬥爭和《楚門的世界2》上映(第2/4頁)

明顯有組織有紀律的大規模水軍在抨擊光電。

大盤低,確實有票價上漲的原因,不過四月份真的沒有什麽電影,票房最高的還是徐征主演的《幕後玩家》。

不是喜劇,一部懸疑片,首日4000萬票房,總票房3.5億。

各種非議也在沖擊著國產電影,什麽沒有票補就沒人看國產電影這種垃圾之類的。

不過,依然沒有對新政照成什麽影響,除了另外三大平台,整個電影行業,都完全遵守新政。

一時間,電影行業,好像恢復到了五年前的光景。

不過,好景不長,平台和行業的對抗還在繼續。

五月,上一屆的奶茶妹妹劉若瑩導演的電影《後來的我們》上映,這部由貓眼、企鵝主控出品和發行的愛情片,就引爆了新一輪的對抗。

電影上映前,貓眼、微票兒兩大平台,預售漲幅驚人,首日預售就高達9000萬。

而逃票票和未來電影兩大平台,預售才3000萬。

這還是因為,貓眼、微票兒擡高了預售,影院給了足足60%的首日排片,逃票票和未來電影的預售才能有2000萬。

如此懸殊的差距,一開始沒有被發現,畢竟自己平台產出了多少票,這個除了影院和自己平台,是發現不了的。

就算影院發現都是出自一家平台,那也當是巧合,畢竟全國無數家電影院不會去互通這個數據,等到電影上映後,才會進行統計工作。

如此高的預售和排片,《後來的我們》首日票房高達2.5億。

這是很不正常的數據,票房只有預售的兩倍。

這時,眾多電影院爆出來了《後來的我們》出現大規模退票行為,一切才真相大白。

也就是,一開始大量金額(假數據)入場購買預售票,預售很好影院就加排片,然後假數據繼續入場,跟上了排片的增長,排片繼續增長。

這時候觀望的真實觀眾怕買不到好位置,也入場買票。

緊接著假數據開始撤退,在退票零手續之前退票離場。

可這時,影院已經被綁架了,排的場次已經有真實觀眾買票了,無法更改排片。

網上不停有影院曬出退票情況,最慘的一家電影院,一天被退了400張票。

按場均30人次算,這等於是13場全被退了。

那家電影院7個廳,一個廳一天排7場,一天49場,也就是超過四分之一的票都被退掉了。

不過,退票和觀眾沒多大關系,再加上控評控的好,網上各種刷評論,短視頻平台全是關於青春和《後來的我們》的視頻,次日依然拿到了兩億票房。

影院也不是傻子,除了各種限制退票之外,也在網上控訴貓眼和微票兒。

不過,第一家影院剛剛把矛頭直指兩大平台,兩家平台就發聲明了。

反正就是表示,這是有人在利用系統漏洞惡意退票,和平台無關,平台也是受害者,我們平台也堅決反對這種惡意競爭啥啥的。

總結起來,就是甩鍋。

不過兩大平台是電影的主要出品方、發行方,得利最大的就是他們了,鬼才信這種話。

而且,做這種事,沒有誰比平台更方便了,票就是在他們平台買的,自己買自己退,再方便不過了。

要不然,怎麽逃票票和未來電影兩大平台就沒有呢?

不過,他們就出個譴責、甩鍋的聲明,該幹啥還是幹啥。

靠著票房造價造假、刷評論的《未來的我們》,在沒有什麽對手的情況下,收獲了十億票房,結束了這個鬧劇。

平台和院線這波爭鬥,算是平台贏了。

不過同期沒有其他的電影,影院也沒有損失,甚至平台這一招把不少觀眾騙進了電影院,電影院還得利了。

你賺了,我也賺了,那虧的是誰?

同時,平台這個操作,也刷新了業內電影人的見識,令人感慨,不愧是互聯網資本。

雖然賺了,不過得到教訓的電影院,也開始給退票設置各種門檻,0手續費的要求越來越嚴苛了。

而且,距離新政頒布一個月了,為了吸引被高額票價勸退的觀眾,電影院和平台也開始有了動作。

電影院開始大力推廣影城卡,平台也推出城市卡、全國卡,反正就是各種會員卡,辦卡就有優惠。

除了優惠之外,李謙將原來格拉瓦的團隊提拔起來。

之前合並的時候沒有重用他們,是因為當時在搶市場,顧不上提升服務。

現在市場穩定下來,沒有大量票補搶市場了,就該把服務做好,留住人了,同時服務比別人好,也能搶別人的用戶,只是沒有真金白銀的優惠作用大罷了。

李謙這邊開始注重服務,其他三家也不學,各自都忙著搞優惠。

逃票票率先推出津貼和優惠券,以及觀影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