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4章 最重要的東西(第3/3頁)

當然,這些東西99%的戰爭片都不會有,也是正常的,絕大部分觀眾也不懂。

可是掩護師級單位渡河,火力僅僅只有兩門37毫米高射炮,還只有幾十發炮彈,導演真是把我軍看成乞丐軍隊了。

打到那個時候,我軍火力大大加強,而且和米軍的火炮對比是1.7:1,火炮是占優的,用李雲龍的話,那是真正的地主老財了。

戰爭後期的金城戰役,我軍的攻堅能力就直接打消了米軍的幻想。

導演估計也不了解志遠軍的實力,人雲亦雲地以為,還是小米加步槍的時代,給兩門高射炮就不錯了,沒讓步槍打飛機。

可是,給了高射炮,好歹彈藥不能少啊。

37毫米高射跑,平均900發炮彈才能擊落一架敵機。

兩門炮,給幾十發炮彈,不知道是看不起我軍的後勤,還是高估了我軍炮手的實力。

不過,不了解志遠軍,不了解抗米援朝戰爭,打心眼裏看不起志遠軍,那是肯定的。

《金剛川》這部電影,沒有我軍的機智與勇敢,只是有勇無謀,送死罷了。

可以說,整部電影根本沒有展示志遠軍的優秀戰鬥素養,這是一支裝備精良、訓練有素、經驗豐富的革命軍隊,是輕步兵的巔峰。

而電影中卻像是舊軍閥武裝。

導演也不知道是哪個人才,對我軍的理解只剩下不怕死、不要命了,少數高光時刻也搞得跟米國西部牛仔一樣的個人英雄主義。

如果從敵人的角度看電影,這部電影表現了米軍海軍陸戰隊艦載機駕駛員希爾的個人英雄主義精神,他克服戰友犧牲的傷痛,僅憑一人單機摧毀對手防空陣地2個。

完成任務後他主動強行起飛加班,引導兄弟部隊轟炸機的燃燒彈擊敵於半渡,對金剛川兩岸等待渡河的有生力量造成大量殺傷。

但在掩護轟炸機投彈時被高炮偷襲擊中,最終英勇就義。

多麽可歌可泣啊,完全可以單獨以這個飛行員希爾拍一部電影了,還是主旋律的那種。

文化、精神,對於主旋律電影來說最重要的兩點,也不知道這種片子是怎麽過審的。

和漫威一樣,漫威電影裏蘊含著米粒堅文化,不管怎麽變,換什麽導演,文化內核是永遠不會變的,這是每一個導演骨子裏的東西,除非不是米粒堅人,不懂米粒堅文化。

就像國內導演拍抗戰劇,哪怕是神劇,只要導演三觀正常,內核都是差不多的,要不然那些神劇的收視率也不會那麽堅挺。

不過,這次李謙作為總策劃、總制片人、總導演,雖然不會太過幹涉拍攝,可是肯定不會讓人亂來的。

退一萬步說,他掛著三個“總”的頭銜,也是三部電影名頭最大的人,萬一出點什麽問題,觀眾第一反應就是李謙的問題,這鍋可不能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