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9章 年輕人不講道理(第2/3頁)

抗戰早期,我軍確實使用過人海戰術,那些上萬人進攻幾百人鬼子無果就是人海戰術,但是一點用處都沒有,事實上現代戰爭已經不是靠人堆就能贏的了。

一戰時期的凡爾登絞肉機,就是典型的人海戰術失敗的例子,十個月雙方死亡七十萬人,最高一天之內就死了六萬人,從那以後,人還戰術就沒落了。

而我軍自從抗戰後期開始,就開始大規模運用三三制步兵戰術,這個詞可能大家都聽過,不過大部分人都不理解其中的含義。

三個人呈三角隊形組成一個戰鬥小組,三個組為一個班,三個班(一個排)為一個戰鬥群,班長和組長負責戰鬥群的之間的聯系。

而一個27人的戰鬥群展開後可以覆蓋800米寬的戰線,一個團最少都有27個這樣的戰鬥群,也就是說一個團最起碼能夠覆蓋十公裏的戰線。

當然,實際上部隊不可能一字排開,在進攻中,三個人呈三角隊形組成一個組,三個組又成一個另三角隊形,不斷地擴展成一個個三角隊形,任何一環缺失,後面都有人能夠補上,這個陣型,大家可以百度搜一下。”

聽到李謙這話,有好奇的觀眾們拿出手機,問起了渡娘。

李謙就接著說道,“三三制戰術在北棒戰爭中是發揮到了極致,再結合電影中的夜襲,往往是在一個非常近的距離對敵人發起攻擊,且戰鬥群一波接著一波,給予足夠大的進攻壓力來彌補火力上的不足。

因此在一些米軍基層士兵眼裏,志遠軍就如潮水一般湧過來,當他們認為進攻的志遠軍兵力有一個營的時候,實際上或許只有不到一個連。

當他們認為一波火力覆蓋能炸死十幾個志遠軍戰士的時候,實際上志願軍可能只是傷亡了兩三個人。

這不像很多影視劇裏展現的那樣,幾百人擠在一起沖鋒,機槍一梭子下來撂倒七八個人,一發炮彈下來炸到一大片。”

看著手機上的三三制戰術陣型,聽著李謙講的話,觀眾們已經在腦補出了一個團上千人以這種戰術展開的戰鬥集群。

既分散,又聯系緊密,不會被一發炮彈一下炸死一大片,進攻時卻能集中火力。

原來如此!

觀眾們第一次從這方面了解了當年的戰爭,這筆那些從精神、意志力的角度更直觀。

“所以,以訛傳訛的人海戰術就是這麽來的,敵人看到的是人海,實際上並沒有那麽多人。”李謙笑笑,說出結論。

“如果有不相信的,可以去看看米粒堅一些專業的書籍,不要去看帶有宣傳性質的書,那都是為了掩飾他們的失敗,掩蓋我軍的強大,實際上在全球很多國家,都對我軍的這個戰術有深入研究了。”

說完,李謙看著那個眼鏡,問道,“這麽說,不知道這位觀眾朋友了解了沒有。”

眼鏡有心想要反駁,可是他壓根就不了解那場戰爭,所有的一切都是網上看來的,並且依然不相信李謙所說的。

不過,周圍其他觀眾卻像是看傻逼一樣看著他,眼鏡只能轉移話題,“可是,志遠軍處於弱勢是事實,可是《返老還童》裏卻把志遠軍的戰鬥力拍的那麽強大。”

“弱勢只是客觀的外在條件,可是戰爭並不僅僅看外在條件,戰略、戰術、執行力、意志力也是戰爭的一部分!”

李謙就接著把我軍大機動、大埋伏、大穿插、大迂回、大包圍的戰術詳細地解釋了一遍,包括那三場和米軍來回戰術較量的戰爭戲,講解了一遍。

一連幾個大什麽的,雖然台下的觀眾不是很明白,但是一聽就有種不明覺厲的感覺,已經開始接受了我軍的強大了。

不過那個眼鏡倒是緊追不舍,這些方面他不了解,無法反駁李謙所說的,壓根不懂,開始扣細節了。

“這些也無法掩蓋《返老還童》戰爭戲的極其不合理,第三場戰爭戲裏一個團就出現了七八個邱邵雲一樣的戰士,況且我也懷疑邱邵雲只是官方為了宣傳杜撰出來的。

還有那場阻擊戰裏,有人大腿被子彈貫穿,竟然用子彈塞住傷口止血,這也完全違背常理和生理學的!”

現場立馬就有些騷動了,邱邵雲啊,那可是教科書上的英雄人物,平時網上口嗨一下就算了,沒想到現實中還有人這麽質疑。

李謙也開始煩這人了,“邱邵雲的事跡是軍隊裏有記載的,戰後有他的戰友、班長講述過391高地的事跡。”

“記載的東西也可能是假的,人被火燒時不可能靜止不動,類似於‘蛙跳反應’的生理反應是不受人的意識控制的,這是最基本的常識。”那人還在嘴硬。

“記載的東西確實可能是假的,可米粒堅隨便一本書的話你卻奉若真理,反倒不斷懷疑自己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