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3章 立場不同(第3/3頁)

反正該說的也說了,到時候就別怪他了。

也正好這次他們取巧的營銷讓觀眾多了點好感,就讓他們暫時充滿信心,這樣到時候失敗的感覺,才會更加難受。

制止這種跨界、翻拍爛片圈錢的唯一辦法,不是去講大道理,而是讓他們明白,這樣做賺不到錢,這才是解決問題的真理。

被打擊到了,賺不到錢了,誰還會去這麽幹?吃飽了撐的。

希望越大,失望越大,先讓他們高興著,李謙也沒有去搭理。

現在,他要忙自己的事情。

《返老返童》目前劇本完成了,外景組派出去了,特效公司在加急制作五十、六十、七十三個年齡段男主角的外形。

電影裏是外表是完完全全和老人一樣的,當然不可能通過化妝來搞定了,從少年到暮年,如此大的年齡跨越,沒有什麽化妝技術可以做到完美無缺。

更別說,電影裏暮年時間段角色的外形是個孩子。

身高擺在那,四五歲的時候才多高?

那除非演員會縮骨功了。

就算會縮骨功,變矮了,但是整體比例不對,不協調,還是沒辦法。

換不同的演員,再用表情捕捉技術,單純地“換”下臉,也是不行的,換了人那就是兩個不同的演員了,每人跟人是不一樣的,世界上沒有兩個完全一樣的人,哪怕是雙胞胎,同一個表情、動作下來,都有細微的差別。

要是電視劇的話,那就簡單了,但是在大熒幕上,一絲一毫的區別,面部肌肉的不同,雖然不會被發現,但是觀眾肯定會感覺到哪裏不對勁。

而且,這有涉及到了光影的問題,會破壞光影的連續性。

這不是《環太平洋》,CG制作的光影是畫出來的,雖然難度特別大,劃時代的CG光影效果,但是也能完成。

所以,不僅僅是人物的相貌,說話時的姿態,微笑時扯動的脖子和胸部的肌腱,喘氣的間歇,都是人物的一部分,這些東西也許比相貌更有特征。

所以,具體概括就是,不管電影裏的角色是什麽年齡段,所有面部表情、眼神、脖子、胸部肌肉隨著說話的起伏頻率,都是男主角演的。

畢竟不同的人,用同一個語氣說同一句話,他的喉嚨變化,胸部肌腱起伏,都是不同的。

這也是為什麽拍電影能用現場的聲音就用現場的聲音,那才是最自然的,沒辦法才會去棚裏配音。

因為攝影棚是室內封閉的環境,和室外,聲音是有差別的,這一點點細微的差別,也是電影的標準。

至於電視劇還有專門的配音演員,說實話,怪不得電影從業者會鄙視電視劇,二者標準不一樣。

聲音是演員表演的一部分,很重要的一部分,這就相當於兩個人完成的一部戲。

甚至李謙記憶中的一些電視劇,不光是配音演員,甚至能看得出,演員的嘴型,說的根本不是配音演員說的台詞。

就好像演員在說槽尼瑪,而配音演員在說我愛你。

即便配音演員說的再深情,就像是真的對愛人說的語氣,觀眾也會感覺別扭。

不同的台詞,嘴型就不說了,面部肌肉的拉扯、細微變化,咽喉變化,情緒,都是完全不一樣的。

《返老還童》對於特效技術要求很高,不過還好這不是什麽大場面,更多是細微工作,工作量大,要求細致,又調了一批數字領域的特效人員過來,完成下來應該是沒問題的。

對於演員,同樣如此,老年男主角的一舉一動,每一個細微表情,都要演員去演,這樣才真實。

采集無數表情和細微的肌肉的變化,然後經過掃描調整,放入不同的3D模型中處理,創造了數以千計的人物模型。

要讓觀眾看到,不同年齡段角色,伴隨著年齡變化,身高、外形有變化,但是又通過眼神、表情和肌肉變化,能看出這就是一個人,一個從暮年慢慢走向兒童的逆生長的人。

對演員的要求高,這就是在外形符合要求下,純粹的看演技了,不像李謙之前的電影,演技都是次要的,符合外形就夠了。

電影大多數是如此,演員的演技從來不是最重要的,演技只是演員呈現出來的表演的一部分而已。

這次就不一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