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0章 橫掃暑期档(第2/2頁)

完完全全的血撲,傳奇影業要虧死了,李謙倒是能小賺一筆了。

兩億美元投資的大制作,北美票房還不如內地票房,也把好萊塢各大制片廠也驚住了。

李謙可就忙的要死,華納的托馬斯跑來,拿著一大堆項目,想要繼續合作。

李謙很認真地翻了翻這些項目,也很認真地對他說道,“抱歉托馬斯,我現在正在籌備新電影,這是很重要的電影,暫時無暇顧及其他的,後續的合作,我讓杜總和你談吧。”

“李導,我們是朋友,之前的合作非常愉快。”一聽李謙這話,托馬斯急了,《環太平洋》北美雪崩,日苯票房也很一般,即便華納沒有投資多少,主要是發行,但是為了這部電影,光是北美墊付的宣發費用就是一筆大數字了,而且周期這麽長,投入了無數的人力物力,完全是一個賠本買賣。

內地的票房,也被李謙拿走了大頭,這倒也算了,本身作為批片的話,估計也就是拿這麽些。

但是,大賣八個億,超過一億美元,也讓華納看到了好萊塢大片在內地的票房潛力,後續的合作,他是一定要達成的。

不過,李謙真的沒有時間,直接讓杜洋和他談,托馬斯也只能轉而去找杜洋了。

而杜洋應付完托馬斯之後,來到李謙辦公室,有些不解道,“李導,咱們什麽拒絕了華納的後續合作?”

李謙搖搖頭,“《環太平洋》只是個個例,如果不是國內觀眾熟悉的日式機甲,肯定沒有這個票房,還是謹慎一點為好,況且咱們主要精力還是自己的電影,好萊塢電影偶爾合作一回就行了。”

要不是《壞太平洋》有了續集,而且續集換了個國內女主角,很大概率在國內大賣了,否則李謙壓根就不會合作,風險太大了。

“也好,合作多了的話,難免會票房失敗的電影,這樣的話反而不好,一直吊著對方,咱們就越發地主動。”杜洋想了想,也表示理解了,又說道,“而且,之前為了做合拍片終歸是打了擦邊球,投資比例沒達到,要是次次這麽幹,光電都不好睜一只眼閉一只眼了。”

“是這個道理,到底是做了點手腳,達不到投資比例要求,不能老這麽搞,偶爾一次還差不多。”李謙點點頭。

之後不止是華納,福克斯、迪士尼、哥倫比亞也派了人過來想要合作,不過都拖了幾天之後都找個借口拒絕了。

風險大,除非是很大把握的片子,李謙才會去合作,而且他也不缺這點錢,做國產電影才是主要的。

不過,讓好萊塢巨頭競相追逐的感覺,倒是挺不錯的。

好萊塢對於《壞太平洋》海外和內地票房的反差很震驚,而對於國內電影行業而言,有人甚至在傳,《環太平洋》的大賣,主要是靠了李謙。

雖然這個說法有些荒唐,電影的質量擺在那,有目共睹的,不能說李謙是制片人之一,又宣傳了一下,就歸功於李謙。

不過,就是這麽巧合,偏偏票房比北美還高,難免讓人心裏多想。

……

李謙倒是沒有在意外界的想法,從首映之後,他就沒有關心過這片子了,專心籌備著《返老還童》。

兩個月的時間,劇本算是打磨出來了,然後從數字領域調了一批人過來,籌備特效方面。

雖然只是一個簡單的“換臉”,但是需要連一點細微的面部肌肉變化都要做到完美無缺,並不是那麽簡單的。

不像那些業余電視劇一樣,那臉上的粉,磨皮磨的臉都快沒了,那表情捕捉就簡單了,反正本身就沒有面部肌肉的變化。

一直在做前期籌備,外景組也派出去,全國各地尋找合適的外景。

直到8月7號,李謙才再度出面,參加《當幸福來敲門》的首映儀式。

這次的主角依然不是李謙,台上作為李謙的前執行導演,文幕野也被記者和觀眾看好,在電影開始宣傳的時候,名氣就比很多二線導演還大了。

沒辦法,誰讓李謙的執行導演自己拍電影之後都大賣了呢。

作為勵志雞湯電影,《當幸福來敲門》在這兩方面的絕對做到了一流,雖然前面劇情平淡,但是一步步引導觀眾代入角色的感受。

到了鄧朝抱著兒子睡在廁所裏,捂著兒子的耳朵,用腳屁民地叮囑廁所門,聽著外面的暴力的敲打聲,無聲哭泣這一幕,直接讓觀眾的情緒宣泄出來。

隨著鄧朝事業的成功,首映也在潮水般的掌聲中,完美的結束了。

一如《環太平洋》的成功,《當幸福來敲門》作為一部劇情片,首日大賣4300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