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8章 李按的金馬邀請(第2/3頁)

“這下奧斯卡應該穩了吧。”佟莉雅一臉期待地道。

李謙搖搖頭,“不好說,目前的大熱門是奧迪利電影《愛》,奧斯卡的口味怪的很,連《觸不可及》都沒提名。”

“《觸不可及》我去年就看過了,也是喜劇片,難道奧斯卡評委就這麽看不上喜劇?”鄧朝皺著眉頭道。

“我也看過,這部電影很感人,逗瓣評分好像有9.2分了,竟然連奧斯卡提名都沒有。”張偉也道。

“很正常,準確地說,是看不上娛樂性強、積極向上的喜劇電影,卓別林當年連影帝和最佳導演的提名都給中途換掉了,更別說拿獎了。”

卓別林的提名會換掉,確實很搞笑。

不過更搞笑的是,卓別林後來移居瑞士,奧斯卡又特地把他請回來一次,頒發了一個榮譽獎,表彰他對電影事業的貢獻。

人家拍電影的時候,提名都給撤了,七八十歲了,又給從國外叫回來,發個榮譽獎。

二十年代,撤掉了卓別林的提名,也是給了一個特別獎。

還有更搞笑的,去年奧斯卡最大贏家《藝術家》,在一場為了學院派舉辦的盛大放映活動中,發行方特地把卓別林的兩個孫女請來主持。

因為這部電影,看起來很像是卓別林的自傳,把他孫女請來,更加讓人把電影和卓別林聯想起來。

同樣,《藝術家》也是一部喜劇電影,結果去年橫掃奧斯卡,拿了最佳影片、最佳導演、影帝。

而50年代另一部同樣展示電影從默片時代到有聲時代發展進程的電影《雨中曲》,也有喜劇元素,卻只是拿了兩個提名。

論質量來說,《雨中曲》是好萊塢影史最偉大的歌舞片,甚至米粒堅電影學會把它排進了世界電影史的第五名,位列眾多經典電影之前。

一部從技術、可看性、學院派評價等個各方面都完勝的電影反而沒有拿獎,而各方面都差點的片子橫掃奧斯卡。

區別無非是,《藝術家》的主角是不接受有聲電影,自怨自艾,甚至想輕生。

而《雨中曲》主人公是積極接受有聲電影,劇情也比《藝術家》看的舒服的多了。

《藝術家》拿獎的原因,就是這個區別,男主角從默片轉向有聲電影過程很曲折,是一個人對抗一個時代,而不是去順應時代。

《楚門的世界》要是把楚門和節目組,和資本家的對抗拍的更激烈一點,篇幅更多一點,前面被隱瞞,可憐,中間的鬥爭以悲情為主,最後的結尾再勵志一下,那李謙就有絕對的信心拿獎了。

可是那樣的話,首先時間不夠,其次雖然矛盾多了,但是中間的鬥爭以悲情為主,而不是荒謬的話,娛樂性就少了很多。

90分鐘的電影,時間非常有限,必須要取舍。

……

整個頒獎典禮持續了三個小時,直到晚上11點才結束。

典禮之後還有個宴會,李按徑直找到了李謙,道了個喜,“恭喜李導,為內地電影拿到第一個金球獎啊。”

李按的《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一無所獲,最佳影片和最佳導演都被《逃離黑德蘭》給拿走了。

這片子講的是6名米粒堅外交官和平民,在尹朗剛剛取得伊斯蘭革命勝利的時候,被困在尹朗444天,最終被中情局特工成功營救的故事。

米粒堅和尹朗是死敵了,一部政治驚悚片,預料之外,意料之中的事。

也是商業片,其實奧斯卡和金球獎大部分都是商業電影。

兩個大獎一個都沒拿到,李謙明顯看得出李按有些失望,和他碰了一杯,笑道。

“謝謝李導,《少年派》真是太可惜了,不過《逃離黑德蘭》是政治片,金球獎沒多大意義,而且也沒有提名奧斯卡最佳導演,李導還是最大熱門。”

另一個大熱門是《林肯》的導演斯皮爾伯格,不過他已經拿過兩次最佳導演了,這是個劣勢。

“那就謝李導吉言了。”李按笑笑,頓了頓,又道,“李導,明年我會金馬獎評審團主席,歡迎你和你旗下的導演來參加金馬獎。”

金馬獎?

李謙搖搖頭,“李導,大家都是明白人,我也不怕說什麽難聽的了,我參不參加金馬獎沒有實質上的意義,重點不在我。

其中主動權一直掌握在金馬獎手裏,是他們不想主動融入到內地電影圈裏,始終保持距離,甚至過於刻意、敵視內地電影,我帶不帶人去,頂多就是給金馬獎帶來一點曝光度,沒有其他的作用。”

“哎。”

李按嘆了口氣,李謙都這麽說了,他也不好意思再強求什麽了。

雖然也看不過金馬獎那群人的做法,也有些反感,整天就知道找事。

可是沒辦法,他當年第一部電影《推手》的資金還是新聞局給的,而且支持他拍《推手》的徐力功,就是金馬影展的創辦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