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5章 演員確定(第2/3頁)

“這個也沒必要,現在電影票的價格並不低,之前十一月份已經有兩部電影上映了,12月又三部,能看完三部電影的觀眾少之又少,多數會有選擇地觀看,如果《金陵十三釵》比別的電影更貴,而且觀眾口碑一般,那這些手頭不寬裕,選擇性觀影的觀眾,大部分都會選擇更便宜的大片。

而且,《金陵十三釵》更貴,不利於影院賣飲料零食,時長更長,在排片我們也會有優勢,真要是提高五塊錢的票價,實際上比不提高的票房多了太多,畢竟觀眾可能會減少。”

張韋平說的國內制片方分成比米粒堅低,這話沒錯。

不過米粒堅的影院,還有另一個收入大頭,賣周邊,甚至比飲料、零食收入還高,彌補了票房分成低的差距。

國內影院可賣不了什麽周邊,頂多擺個夾娃娃機。

而且國內市場小,每年電影有限,淡季基本上沒什麽人看電影,影院整體上是虧本的。

當然,這是不算偷票房的情況,去年一年起碼被偷了十個億的票房,算上這十個億,影院是賺錢的。

張韋平的操作,李謙就不跟了,賀歲档正常進行。

宣傳方面,五億導演郭凡,中生代最優秀的演員之二劉業+周汛,科幻題材,已經足夠吸引觀眾了。

而且準備好的預告片中,劉業扮演的李獻計化身超級戰士勇闖中東,和拉燈對決,一人幹掉一支小規模軍隊。

加勒比海上,孤身一人團滅海盜團夥。

這些大場面戲份,加上主角兩人在京城公園的長椅上,回溯歷史,平津戰役中的北平解放、抗戰時29軍浴血戰北平、八大堂口攻入京城、朱元璋北伐占領京城……一直到西周召公封燕,甚至幾十萬年前的北京猿人,以及更早的恐龍時代。

反正就是京城在歷史上的一系列重大事件快速回溯,這些作為預告也足夠刺激了。

不過,預算也從七千萬增加到了一億一千萬,破億了,還好每個時代的鏡頭就幾秒鐘,一幕幕快速閃回,甚至有些都是從其他影視劇和紀錄片裏拿來的。

本身這個鏡頭,就是患有差時症的兩人,以旁觀的角度回溯他們所處的地方的歷史,就像滄海桑田一般。

其他的都好說,各種影視劇、紀錄片都能找到素材,付一筆版權費就行了,久遠一點的召公封燕還有恐龍之類的,都得自己來,前者是拍的,後者是特效做的。

侏羅紀公園裏倒是有恐龍,但是《李獻計歷險記》裏是回溯歷史,要符合時代特點。

李謙接著問道,“對了,該找的水軍還是必要的,這可不是11月,競爭激烈,不能掉以輕心。”

這麽一說,原本自信滿滿的眾人,也不由地收起有些膨脹的心思。

本來《失戀三十三天》橫掃十一月,票房超過六億,讓杜洋他們對賀歲档也有著絕對自信。

郭凡上一部電影破五億,這次主演陣容更加強大,而且預告片他們也看了,不管是對決拉燈,還是回溯歷史,要勁爆的大場面有勁爆,要想象力有想象力,絕對能吊起觀眾的胃口。

不過,還有《金陵十三釵》和《龍門飛甲》這兩個對手,這可不是一般的電影,基本上是除了《我不是藥神》之外,票房上第一档的種子選手了。

杜洋有些無奈道,“這一年來,有李導在,我們確實缺乏危機感,一切都太順利了。”

“是啊,最大的危機也不過是暑期档各大公司聯手,那次我們也做不了什麽,主要還是靠《我不是藥神》電影本身,好像我們顯得沒什麽重要的。”鐘莉芳苦笑不已。

整個公司,雖然規模現在不小了,加上地網的宣發人員,也快三百名員工了。

李謙平常也不管什麽事,可就算這樣,整個公司靠的也就是李謙一個,他們存在感太低了。

“也不能這麽說,公司初創,第一年以穩定為主,現在這個情況已經達到了我的預期,地網保證線下的發行,擁有全國大規模發行的能力,線上的宣傳能力,也僅次幾大公司。”李謙搖搖頭。

雖然李謙這麽說,不過眾人都明白,線下發行能力,還是靠李謙,就跟新畫面靠張一謀一樣,沒有張一謀,院線理都不會理他。

四大光電旗下五條院線,也是因為李謙才會合作的。

等於,一切還都是靠李謙。

李謙笑笑,“忙完今年,賀歲之後暫時沒片子上映,公司也要多做點項目,不管電影還是電視劇,只要不是大爛片,哪怕虧點錢都無所謂,每年的項目數量必須跟上。”

開公司嘛,產量、營業額必須要上去,不能光有利潤沒有體量,這是不行的,不是個人工作室。

有時候體量比盈利都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