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4章 沒有興趣(第2/3頁)

這個事搞得張國容粉絲很長一段時間內追著吳思源罵。

張揚、愛吹牛出風頭、喜歡炫耀,喜歡什麽好事都攬到自己頭上。

李謙算是了解了,不過他確實是最早向內地靠攏的香江電影人,而且早年直接放棄了香江電影市場,不再拍片子,回內地開了影院。

終於,在李謙快要睡著的時候,吳思源終於說出了自己的目的。

“李導,其實這次來,我是代表香江影壇,想和你進行深入合作的,香江影壇應該融入到內地,我們有一大批優秀的導演和幕後工作者。”

合作?

還代表香江影壇?

饒是比較淡定的李謙,也不自覺地睜大了眼睛。

你代表個錘子啊,英黃跟你有大仇,當初拉著程龍、譚勇林、曾志韋一夥人搞了個東魅娛樂,想和英黃版扳手腕,吳思源跟楊狩丞已經水火不容了。

代表不了楊狩丞,也代表不了林間閱、向樺強,還代表個錘子的香江影壇?

不過,吹牛逼嘛,李謙也忍了。

“吳先生為什麽找上我,這種事你應該去找華陽和伯納吧。”李謙故作驚奇地道。

“我看人的眼光一向很準,李導的未來影業雖然才剛成立,不過以後必然能有一番大作為!”吳思源頗為自得地說道。

得了,李謙已經想到,若幹年後吳思源在某档節目上,說自己早就看好李謙和他的公司之類的。

要不是吳思源真的是個確確實實的華國人,李謙甚至都以為他是個南棒人了。

談正事,李謙也不扯淡,搖搖頭道,“可是,香江影壇絕大部分人,可都不想融入內地,而且前陣子我還聽說,香江電影在試圖什麽‘尋根’,有一種刻意的‘去內地化’傾向。”

這些香江電影人,雖然不願意看到現實,但是兩地市場體量差距太大,合拍片給了香江電影生機,但有得就有失,得到了市場,失掉了港味的味道,很多內容不倫不類,香江觀眾不愛看,有一批香江電影人心裏不爽,叫囂著什麽尋根?

被李謙拆穿,吳思源也不尷尬,繼續笑道,“這只是有些人心裏不平衡罷了,以後他們慢慢都會認清現實的,而且都是少數,大部分電影人還是很積極地融入內地市場的。”

說著,他開始舉起了例子,“阿星就是一個,他的新電影《西遊降魔》,我跟他聊過,已經沒有了多少港味,陳可鑫也一樣,昨天跟他聊了一會,李導你對他的影響可是很大,聽他的想法,也打算拍一部關於內地的現實題材電影,這也是主動融入到內地去啊。”

“陳可鑫?”李謙笑了。

“李導笑什麽?”吳思源有些不解。

李謙搖搖頭,“我可用不起陳大導演啊,一部《十月圍城》花了四千萬修了座港城就算了,張翰宇一張臉價值百萬勉強說的過去,《武俠》裏面金成武額那頂草帽就花了6000美元,這還沒算從米粒堅運到滇西的運費。”

四千萬建外景,真是沒誰了,國內哪個大導演要用外景,不是和當地政府合作的,壓根不用出什麽錢的。

以陳可鑫加《十月圍城》的豪華陣容,去和政府合作,搞點支持建個城並不難,偏偏要自己花錢建。

陳德深忙前忙後五六年的片子,陳可鑫拉來投資掛個監制,給他造城,可是造出來的不是香江中環,更像是那個年代的廣洲。

房柱、鐵柵欄和窗戶都變了造型,華人社區的擁逼、雜亂和舊構造也都煥然一新,一大堆中環標志性的建築全都沒有了。

電影中原本另一處深意,香江人夾縫中求生存的意義也蕩然無存。

這個差距,被陳可鑫一句“這是一部商業電影”給應付過去了,搞得陳德深不跟陳可鑫玩了。

《武俠》金成武那頂帽子,價值6000美元,從米粒堅空運到藤沖的,據說是什麽珍貴的古董,全世界獨一無二。

一頂草帽6000美元,天知道其他道具又是什麽珍稀古董。

就那片子也兩千萬美元制作成本,也不知道錢都花哪去了。

這種大手大腳的敗家導演,李謙可用不起。

浪費了這麽多時間,李謙也不跟他啰嗦了,索性直接點。

“吳先生,香江導演中,那些想融入內地的,大部分都是為了錢罷了,有的吃像有些難看了,這在圈內已經不是秘密了。

甚至還有些吃裏扒外的,忘了錢是從哪賺的了,賺了我們的錢,轉過頭來沒一句好話,反而見不得我們好,處處針對。

真心想要融入內地市場的,我當然歡迎、支持,但是前提是認清自己的定位,否則不管是導演還是演員,我對他們沒有一絲一毫的興趣。”

這話讓吳思源臉上有些不太好看了,傳聞中李謙對香江影壇沒什麽好感,他和他手下的導演,也全都用的是內地演員,幾乎沒用過一個香江演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