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2章 餓死了我可不負責!(第2/3頁)

“我話還是放在這裏,他要是有能耐拍出什麽經典的喜劇片,我從此就不碰喜劇片了!”

馬小剛臉色難看地丟下一句話,徑直走了出去。

“我擦尼瑪!”

黃忠磊心中暗罵一句,哪來這麽不長眼的記者,不知道那是馬小剛最大的忌諱嗎。

這下倒好,刺激的馬小剛說什麽不拍喜劇了,不拍喜劇還怎麽賺錢!

……

馬小剛這番話,還發誓說李謙能拍出經典喜劇,他就不拍喜劇了,立馬掀起了一陣不小的波瀾。

“臥槽,馬小剛這次發狠了啊,竟然說不拍喜劇了?”

“呃,沒必要這麽狠吧,這是受什麽刺激了。”

“馬小剛一天不找李謙的麻煩渾身不得勁還是怎麽的,剛低調了一陣子又出來了。”

“嗨,文字遊戲而已啊,他說的是李謙拍出經典喜劇,又不是說票房大賣還是什麽,經典喜劇該怎麽定義?”

“馬大炮精著呢,李謙拍喜劇應該沒問題,《藥神》前半段我都是當喜劇看的,不過要是經典喜劇嘛,估計懸了。”

“李謙確實沒什麽經歷吧,特別深刻的喜劇應該拍不出來。”

“有經歷的人多了去了,又不是拍自傳,劇情都是腦子想出來的,就沖李謙之前電影的腦洞,竟然有人懷疑李謙拍不好喜劇?”

“我說的是那種經典、有深度的喜劇,普通的搞笑電影當然簡單。”

“沒吃過豬肉還沒見過豬跑嗎,沒經歷過還不會想嗎,李謙沒得白血病,不還是拍出了《我不是藥神》。”

……

開學了,影視行業迎來了淡季,馬小剛這突然冒出來又懟了李謙兩句,也為平淡的網絡增添了一絲色彩。

不過李謙拍喜劇片這個消息,不光是馬小剛有意見,行業裏不少人都感覺非常詫異。

包括正在做《黃金大劫案》後期的寧昊,正在查籌備《西遊降魔》的周星池這兩位國內僅有的喜劇片導演。

喜劇片拍的好的就那麽幾個人,對於李謙這位破紀錄的導演轉行拍喜劇,都是感覺很奇怪的。

不過,也就是奇怪了。

而過兩天李謙應邀來北師大演講的時候,面對大禮堂裏上千名學生,也稍微回應了一下馬小剛的話。

“其實,馬導有一句話說的也沒什麽錯,放眼全球電影史,從卓別林開始,直到周星池導演,一位位喜劇大師,他們都經歷過各種各樣的昏暗時光,也就能從中找到人生、以及這個社會荒誕的地方……”

場面話嘛,雖然上網一搜喜劇電影的內涵這些關鍵字,搜一搜卓別林的生平,都會有一大堆類似的話。

這些文章,100%不是哪個導演寫的。

就好像語文書上對魯迅文章的解釋,是別人的理解,可能對,也可能不對。

台下的學生們頗有些詫異,李謙竟然肯定了馬小剛的話。

這還是李謙嗎?

前排有一位同學忍不住開口了,“李導,那你只是要拍一部單純的搞笑片嗎?”

“當然不是。”

李謙搖搖頭,“這只是某一方面的理解,對我而言,我覺得喜劇和其他類型一樣在描述方式上沒有本質上的區別,真正特殊的是,真正的喜劇,是為了事件本身而笑。

這個世界很多事情都是荒誕的,尋找一個荒誕的故事,把他講好,這就是喜劇,而不是你想設置多少梗,多少好笑的台詞,來逗觀眾發笑。

打個比方,前幾年寧昊導演的《瘋狂的石頭》,那就是一個荒誕的故事,一家倒閉的工藝品廠,推翻舊廠房時發現了一塊價值連城的翡翠。

然後國際大盜和地痞土匪都看上了這塊翡翠,最後他們和看守翡翠的保衛科科長三方一起,展開了一系列‘搶翡翠’攻防戰的故事。

經歷一系列‘偷梁換柱’、‘以假亂真’、‘偷天換日’、‘瞞天過海’的故事,這件事扯淡吧,電影搞笑的是這件事本身,找到了合適的演員,每個演員演的人物在電影裏都做一些和這個故事相匹配的事,這片子就拍好了。”

“那李導是要拍黑色喜劇?”有位同學大聲問道。

“不,我這是一部勵志喜劇,發生在一個極其荒誕的故事中的勵志的故事。”李謙笑道。

勵志喜劇?

“《喜劇之王》那種嗎?”有同學又迫不及待地問。

“也不是,我這部電影裏的主角,他很幸福,比全世界90%的人都幸福,父母雙全,父慈子孝,妻子勤勞賢惠,自己和妻子都有一份不錯的工作,有自己的房子,每一天都是笑著過的。”

啊這……

同學們有點蒙了,比全世界90%的都幸福,這還怎麽勵志?

勵志片的主角一般不都是窮困潦倒的倒黴蛋,要麽就是智力有殘缺的人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