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2章 劃時代的電影(第3/4頁)

李謙在人物方面做了大量的細節,說是細致入微絲毫不過分,當然是主要講人,以人推動故事,而不是以故事為主。

這一系列的設定,都是在短時間內李謙獨自完成的,也讓眾人嘆為觀止。

徐征道,“李導,這個細致程度簡直比90%以上的文藝電影還要細,國內還沒見過有哪部商業電影能做到這個份上,連《色戒》都要差點。”

李謙笑笑,“電影和電影不同,咱們這部電影裏重要人物要多點,要以更加細致一點,要是只有一兩個主要人物,當然就不用這麽麻煩了。”

“不過,我的形象竟然是只斷了獠牙的野豬,這輩子是跟豬是分不開了,李導的腦洞也太大了。”徐征又吐槽道。

“很符合這個形象啊,程勇本來就充滿攻擊性,打前妻,打律師,易燥、易怒,動不動就動手,但是實際情況很糟糕,不足以支撐他的性格,就像是斷了獠牙的野豬。”

“不過老大,你這主要人物有點多,又以人物為主,不怕劇情散亂甚至割裂嗎?”郭凡又提出了疑問。

學無止境,郭凡臨時丟下《李獻計歷險記》的籌備跑來開會,就是來學習來的,每部電影學些有用的東西,早晚把李謙榨幹。

“你沒看分鏡?”李謙反問。

“看了啊?”

“那還問這種問題,其他角色幾乎沒有多少單獨出場的鏡頭,絕大多數戲份都是作為群體出現的,也就不存在割裂感了。”

電影群戲不好拍,尤其以人為主,每個人都要照顧到,很容易劇情就崩了。

不過,角色都共同出現,就能避免這個問題,但是難點在於這麽多主要角色同時出場,同一個鏡頭裏要把每個人的性格給表達出來,這是難題。

所以,要給每個人物設定要特別鮮活的特征,全方位的,那種一看就知道大概是個什麽人。

不會去挨個花鏡頭介紹人物,人物形象+劇情,足夠讓觀眾腦補出來了各自的家庭關系、背景。

電影留白也是非常重要的,你得讓觀眾有想象的空間,這樣才能代入進入。

就跟寫本書一樣,描繪一個女主角的外表,不能把五官都仔仔細細地寫出來,那樣雖然寫的很清楚,但是觀眾絕對不會有感覺的。

“哦,原來是這樣!”

郭凡恍然,不是自己寫的劇本,作為旁觀者,有些一講就通的東西,很容易被忽略。

“那老大你是打算加入一些喜劇元素吧,怎麽讓和這個嚴肅的現實題材不沖突呢?”

郭凡像個好奇寶寶一樣問東問西,喜劇這方面,馬小剛無疑是高手,但就算是他,在《集結號》、《唐汕大地震》這種嚴肅題材上,都沒敢加入喜劇元素,那是幾乎沒有。

兩個相沖突的元素,貿然放在一起,太容易崩了。

“你哪來這麽多問題,學費給了嗎?”

“老大你快說說,我發現喜劇是最容易引起人共鳴的元素之一,打算也給我的電影裏加一點進去。”

李謙無奈了,也簡單講了一句,“我這部電影裏的喜劇元素,主要是那種略有低俗的市井元素來表現人物的環境和人物信息,這方面有趣且幽默,也並不僅僅為了制造笑料而幽默,其實也是對社會底層,尤其是白血病人生活的真實寫照,在這個題材這樣用是很搭配的,也能讓比較沉重的電影始終保持著樂觀。”

看著郭凡還想問什麽,李謙連忙制止了他,“別說話了,好好聽著,這是我們討論電影,不是給你解疑的,電影上映之後看看各種影評你就知道了,那些影評人絕對挖的特別深,全方位無死角的那種。”

郭凡識相地閉嘴了,總算可以回到正題。

“老張,攝影和燈光這方面是重點,運動、肩抗、跟隨鏡頭會比較多,還有新現實主義特征的鏡頭靠近演員。

色彩方面和大部分現實主義電影差不多,自然光為主,能少打燈就少打燈,色彩要有年代感,主要按黃—橙—藍—白四幕來,另外印度和國內鏡頭也要有明顯的區分。

印度的鏡頭要多彩有活力,因為那裏代表著程勇和無數白血病人的希望,國內就要相對平實很多。

國內用阿萊攝影機,色彩比較平實,接近人眼的效果,鏡頭用庫克,有點微暖比較溫潤,印度就用小紅,色彩相對飽和一點,配UP鏡頭,比較紮實清新。”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很多東西基本上不用討論,李謙安排下去就行了。

“我明白。”張忠華點點頭,隨即又有些感慨大片,“小紅啊,07年咱們拍《狙擊電話亭》用的就是這個機子的第一代。”

一說起以前,郭凡也有些唏噓,“當時誰都沒想到,咱們從一個小網絡電影的劇組,能走到這個地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