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6章 公司成立(第2/4頁)

警察這個群體,在某些意義上代表政府,我沒有像一些黑暗向的電影去指責、批評他們,其實就像局長那句‘法大於情的事情你見得還少嗎?’一樣,這是他作為一名警察的責任,如果他放過了程勇,從法律的角度,那就是瀆職,是犯罪。

三個群體,整部電影裏犯罪的人一共有兩個,賣假藥的張長林涉嫌詐騙,主人公程勇涉嫌走私罪,兩人都得到了懲罰。”

哪怕是主角,犯了法也必須得到法律的懲罰,這是電影的鐵律。

韓三坪靜靜地聽著李謙的解釋,忍不住長舒一口氣,對李謙也越發地另眼相看了。

“李導考慮的很周全啊。”

沒有抨擊政府,沒有抨擊藥商,反而是救世主的男人公得到了懲罰。

如此老成、妥善的想法,很難想象是這麽一個年輕人想出來的。

“警察沒錯,藥商沒錯,買藥的病人沒錯,電影中的三個群體全都沒錯,錯的只是相關法律法規的不夠完善,沒有批評任何人的意思,社會都是在不斷進步當中的。”

“對了,電影的背景會放在2002年,在那位李公子擔任諾華華國區總裁之前,而且去年他已經從諾華離職了,電影也不會有影射之嫌。”李謙又補充了一句。

諾華集團就是格列衛的制造商,之前華國區的總裁是一位頂級二代,為了不必要的誤會,故事背景還是要考慮到的。

“行吧,我會把你的話原封不動地轉述給領導。”韓三坪笑道。

“真是太謝謝韓董了。”

“不過你也別報太大希望,畢竟這個話題太敏感了,涉及很多方面。”韓三坪又打了個預防針。

李謙這個牛脾氣,韓三坪是不奢望扭轉他的思想,讓他拍大片了,作為打破華語電影紀錄的導演,哪怕之前有點不愉快,這點忙,還是會幫的。

換了別的導演,韓三坪才懶得幫忙。

不對,別的導演見都見不到他。

況且,要是李謙繼續保持神奇,票房破十億,能促成一部十億票房的國產電影,也是他的一份功勞。

末了,韓三坪又忍不住問了一句,“李導,你拍這個題材,只是因為看了幾個白血病人的生活慘狀?”

又問一遍幹嘛……

“韓董,不知道你有沒有聽過這麽一句話:企業家的意義在於,國家會因為有你而強大,社會會因為有你而進步,人民會因為有人你而富足。我雖然只是一個導演,沒多大能力,但是也能盡自己的能力做點事情。”

李謙說著又笑笑,“況且,這依然是一部純粹的商業電影,不是什麽文藝片,一點文藝片的影子都沒有,是能讓人笑,讓人感動落淚的商業電影,和我之前的所有片子,並沒有本質上的區別。”

……

“國家會因為有你而強大,社會會因為有你而進步,人民會因為有人你而富足?”

李謙離開之後,韓三坪反復咀嚼著這句話,嘆了口氣,拿著文學劇本第二天就去了光電,說起來總局王局長也是江南人,對李謙這個破紀錄的小老鄉也是贊譽有加啊。

不過問題不光光在光電,公安部和衛生部也是個大問題。

作為國內知名度最高的導演之一,票房紀錄保持著,李謙也獲得了一些優待,不用像普通導演走一樣的程序。

像張一謀、陳凱哥兩人,在官方那邊都特別有面子,上面的大領導都知道他們,李謙這都還差得遠呢。

當年電影專家鐘殿棐說的那句,電影是唯一能走進內閣的藝術,唯其能進,所以麻煩,不是沒道理的。

……

三天之後,李謙也在韓三坪的牽頭下,見了公安部宣傳局的一位副處長,以及衛生部辦公廳新聞宣傳辦公室的一位副主任。

李謙花費了不少的口舌才說服了他們,他的原話是,電影中每一個警察的所作所為都沒有錯,不管是局長還是曹斌,他們代表了兩種執法者的形象。

一個堅持以法律為標準,一個有著更多感性的一面,電影最後是曹斌去接出獄的程勇,也是警察的代表,代表警察在法律的基礎上,也講人情,不是冷酷無情的執法機器。

而衛生部,電影根本沒有涉及衛生部,只是病人、藥商、執法者三方的關系。

先忽悠了再說。

兩個部門也提了一些要求,準確地來說是命令,無非是不能醜化警察的形象,煽動病人和執法機關、政府機構的對立等等方面。

最走,給李謙留下一句,開會討論。

問題應該不大,就像李謙說的,電影並沒有抨擊誰誰誰,就文學劇本而言,除了犯罪的兩個人,其他人並沒有錯。

而且沒看到電影,除了李謙之外,也沒有人會想到,電影成片究竟是什麽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