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6章 難搞的結局(第2/3頁)

而且數千年前,也有像男主角這樣的人,短暫地推翻了他們的統治,但是社會失控、戰亂內鬥隨之而來,人類差點滅絕。

然後,男主角沒有聽他的威脅,拿槍指著他,執意讓他把銀行總部儲存的無數時間傳輸給各個地區的銀行。

結尾在各個地區無數銀行被打砸中結束,每個人搶到了數年、數十年,乃至上百年的時間。

看起來相當於沒有結局,但是結局其實就是女主角老爸口中說的那樣。

還是不怎麽樣。

郭凡也從李謙臉上看出來了,很是無奈地說道,“這個片子的結局很難搞,無從下手,不管怎麽設計都差點意思,對不起這個創意和前面的劇情。”

“這也是沒辦法的事。”

李謙搖搖頭,放下劇本。

“這也是這個故事的缺陷之一,沒辦法的事,這個主角就是普通人,他的奇遇也只不過是獲得了更多的時間,但是有錢人動不動就活幾千年,根本不算什麽,主角的能力限制了,最後他就是無能為力,改變不了。

這不是一般的俠盜故事,弄死幾個壞人就完事了,需要顛覆這個社會現有的規則,但是顛覆之後,憑主角一個人,下一步肯定是造成社會動蕩,因為大亂之後,他沒有能力建立新的秩序。”

這些郭凡怎麽不知道呢,不過也只能點頭附和,想不出什麽好辦法,“是啊,格局太大,主角又太單薄了,撐不起來。”

“其實女主角父親說的對,即使能把時間分給一百萬人,也只能延長他們的痛苦,最後男主角意識到自己即便把時間都分給平民,最後過不了多久依然會回到統治者手上,不管怎麽做都是徒勞,心灰意冷,這才符合現實,以及電影的內容。”

現實不就是這樣嘛,社會很多弊端,但是老百姓根本沒辦法,一切都得看上面的意願。

即便統治者願意為平民考慮,但是他背後的統治階級,也不會願意,搞不好把你給推翻了,扶持一個聽話的上去。

個體,在階級化社會的悲哀,就是這麽現實。

最好的方式,就是成為統治階級的一員,才有機會能把你的想法付諸現實。

但是這部電影顯然不行,那樣拍的話,就是一個新的故事了,而且從娛樂性上來說,會大打折扣。

電影的長度,一個半小時不到兩個小時,也不允許。

“但是……”

李謙轉而又道,“這是電影啊,一切都基於創作者的想法,和現實無關,你想想面對那樣一個社會,觀眾想看什麽結局。

既然是俠盜,那觀眾肯定想看快意恩仇、肆意妄為地對舊規則的挑釁和破壞,這點是不能變的。

最後時間泛濫,社會動蕩的場面轉變一下,變成民眾的抗爭,後半段逃亡和破壞的過程要突出反抗兩個字,同時也要引起平民的共鳴,讓男主角成為普通人的精神領袖。”

這個電影沒有其他更好的方式,按理說黑暗結局最好,但是不討喜。

本身定位就是娛樂向的商業電影,肯定不能那麽搞。

原版的結局,是所有的地區都因為時間泛濫導致社會秩序崩潰,人們都有了足夠的時間離開平民區,瘋狂地湧向富人區,社會結構遭到嚴重的破壞。

而男女主角又在一間更大的銀行,準時實施搶劫。

只有不斷破壞,沒有建立新的社會秩序和規則,雖然結尾很爛,但是也可以看做一種發泄。

對現實無能為力,放肆破壞。

郭凡想了想,好像也沒有更好的方式了,雖然還是沒有給出電影中那個世界的結局,不過民眾的思想發生了變化,從精神上開始反抗,而不僅僅是為了發泄的破壞。

最起碼,這個結局,給那個世界的未來留了一個更好走向的懸念,有一絲的希望。

就這樣了,明天就正式開始籌備,選角和外景同時準備,沒有合適的地方就搭景,也不差這個錢。

《時間規劃局》中的外景雖然大體上和現實差不多,但是得突出世界背景,平民區和富人區不單單是繁華與否的差別。

至於蘇侖那部片子,現成的劇本不用動,這三個月裏分鏡也做好了,而且相對要簡單一點,主要的敘事方式上,後期的剪輯才是重點。

這段時間蘇侖就在研究諾蘭的《盜夢空間》、《記憶碎片》等等類似風格的片子。

這種片子不在於演的多好,劇情多好,後期的剪輯對成片是決定性的影響。

兩部電影都可以開始籌備了,包括李謙自己的《我是傳奇》,也完成了劇本的創作,連喪屍的概念圖和三維立體形象也委托給特效公司先做出來,看看這種程度,光電能不能接受。

三部電影要選角的消息,包括各個角色的大概要求,當天晚上就整理好,發了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