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3章 又要爆了(第2/3頁)

但是哪怕沒有聲音,只看字幕,把他們倆想成其他演員的,那效果也是不差太多。

簡簡單單的一場戲,越想越不簡單。

“沒想到李導你會喜劇也有這麽深的研究啊。”徐征嘆服不已,這種平常的鏡頭,像他這種專門研究過周星池的片子的人都沒有發現奇妙之處。

“倒是沒專門去研究,沒事的時候也是隨便找個片子來拉一拉,湊巧而已。”李謙搖搖頭。

“我覺得李導對喜劇這麽了解,應該拍一部喜劇,喜劇才是最多人看的電影嘛。”徐征道。

“有征哥你在,以後國內就不缺喜劇片了。”李謙笑笑。

……

接著現場觀眾的反應,也恰恰印證了李謙的話。

在徐征穿著個大紅褲衩,躲在窗簾後面被發現的時候,現場觀眾的笑聲終於遏制不出了。

“哎呦笑死我了,奸夫真的出現了,那女的這下懵了吧。”

“紅褲衩太性感了,看徐征那樣子還護著胸呢。”

“我覺得這裏應該換成綠色的內褲,那就真絕了。”

“哈哈,自己找小三,現在被當成小三了,真是天理循環啊。”

……

在電影院裏說話、笑是很不禮貌的,但是很多時候碰到搞笑的地方,總是忍不住會笑出來,還會和同伴交頭接耳,在寂靜的電影院裏顯得特別明顯。

隨著電影的放映,一些細微的笑聲從開場就沒怎麽聽過。

銀幕上,徐征和王保墻追著女騙子來到一處院子裏,看破敗的外墻,是一個幼兒園。

女騙子是幼兒園老師,這所破敗的幼兒園裏全是些被遺棄的小孩,與其說是幼兒園,不如說孤兒院。

女老師到處找不到錢,上面的人也不作為,沒錢下來,外面你跟人明說也沒人信,沒人管,於是只能出來乞討、行騙。

和原版有些變動,在觀眾眼中,這肯定是誇張的,但是就國內來說,這種事其實很多。

前年,央視和很多電視台播過一個廣告,一個憨厚的中年人,吃力地背著一袋糧食在爬樓梯,廣告的畫外音裏發出低沉的話語:我是一個103個孩子的爸媽,孩子不讀書沒出路,學校自己蓋,老師自己當……

這位103個孩子的爸媽,是個中年男人,開了家專門收養流浪兒的學校。

當年鄰居家的煙花爆竹由於保存方法不得當發生爆炸,嚴重殃及他一家。妻子被炸得遍體鱗傷,連穿鞋下床都成了奢望,孩子細嫩的小臉幾乎被毀容,無法從嘴裏進食,自己也被燒傷。

後來背著無法走路的妻子、領著病殘的孩子流落街頭,乞討為生,一家人一度走向死亡。

最後還是中華慈善總會幫了他們一家,出錢給他們治療,生活回歸正常之後,開辦了這所學校。

一個曾經面臨絕境的普通人,負擔103個孩子的生活、教育,比電影裏這個女老師可難多了。

現實有,但是放在電影裏就顯得俗套了,也是沒辦法的事,商業電影,尤其是展現積極向上的商業電影,是無法避免的。

緊接著出了幼兒園,兩人看到有抽獎活動,中了輛面包車。

看到這,李謙暗自搖搖頭,“征哥,這就是平庸的劇情,用平庸的調度去表現了。”

自己辛辛苦苦拍出的電影被批評,徐征也沒有生氣,畢竟他一個菜鳥導演,而李謙確是單片票房破四億的名導。

一些還在學校的學生,或許無法接受別人對他的作品說任何不好的,只聽得進批評,但徐征可不是。

“李導,那這該怎麽處理,怎樣獲得這輛車?”徐征很謙虛地詢問。

“方式還是一樣,這種中獎很多地方都有,我們那尤其是縣城和鄉下,抽摩托、電視都常見。”

李謙想了想,接著道,“你們兩人在街上走著,談著沒錢要去取錢,突然一人看前面,於是就去摸獎抽汽車,這人物動機也安排的太刻意了,簡直就是奔著彩票那獎去的。

這個地方應該再緩一緩,鏡頭定下來,其中一人去找銀行或上廁所什麽的,另一人就閑著沒事四處打量。

保墻的人物設定是心善但摳門又喜歡貪點小便宜,比如你去取錢了,他就在這閑逛呢,被一宣傳的喇叭聲吸引過去圍觀,就發現這麽一個兩塊錢抽汽車的地方,等你回來就死活拉著你要摸獎,不管作為成功人士的你怎麽說這是騙人的,他都要抽。

電影中有些細節很重要,多了不起眼,少了就突兀了,而且這麽一加,是不是反差、對比就更強烈了?”

略微在腦海裏過了一遍,徐征嘆道,“聽李導這麽一說,還真是有種豁然開朗的感覺啊。”

就加了這麽簡單的兩個鏡頭,效果截然不同了。

先不說這段劇情會更自然了,而且兩個主角之間的反差也出來了。